侍从们愣住了,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震得手足无措,但很快,他们便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地寻找着止血的布帛,孙策叫住他们,问道:
“公瑾何在?”
孙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苍凉,让周围的侍从们不禁心头一紧,面面相觑,皆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终于,一位胆识稍胜一筹的侍从,鼓足勇气,跨前一步,低首回禀:
“禀主公,周瑜将军三日前便已率军前往襄阳了。”
孙策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随即化为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说道:
“如此,便速速召墨焱前来,我命不久矣,有些未尽之言,务必传予他耳。”
言罢,孙策缓缓闭上了眼,似是在回忆往昔峥嵘岁月,又似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诀别做着无声的准备。殿内气氛一时凝重,只余下窗外偶尔传来的风声,与殿内众人沉重的心跳声交织在一起。
不多时,墨焱踏着一路风尘,匆匆而至,他的身影显得格外沉重。心中虽有预料,知晓孙策之命数已如风中残烛,但亲眼目睹昔日那不可一世的小霸王,如今竟落得如此颓唐之境,仍不禁令他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那位曾令江东六郡闻风丧胆的豪杰,此刻却如同被岁月风霜侵蚀的残木,无力地瘫坐于地,眼中闪烁着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当前境遇的无奈。
随着墨焱推门而入的声音,他缓缓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光亮,那是对挚友到来的期盼与托付之重。
“仲卿,你终是来了。”
孙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承载了太多未竟之志与不舍之情。
“我知自己大限不远,幼弟身在六安,一时间只怕是赶不回来了,我身旁只有你,心中有些话,需得向你细细道来,方能安心。”
墨焱凝视着眼前的孙策,眼中满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感慨,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沉重与坚定:
“伯符兄,你若有未竟之志,但说无妨,吾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孙策闻言,轻轻颔首,继续说道:
“这天下,正值风云变幻之际,我吴越之地,坐拥三江之险,地势天成,正是英雄辈出,大展宏图之时。你与公瑾,智勇双全,犹如江东之双璧,交相辉映。我若不在,望你们能并肩携手,悉心辅佐我那幼弟。”
“论及沙场征战,冲锋陷阵,决胜千里之外,我或能略胜一筹;但若论及广开才路,任人唯贤,使江东子民各展所长,共保这方水土安宁,我自愧弗如他。墨焱,你需常伴其侧,时刻提点,让他铭记父兄创业之艰辛,不忘初心,方能守得江东基业,绵延万世。”
说罢,孙策长叹一声,闭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