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头带着人来来回回好几趟,终于将众好汉的床铺勉强凑够了。他还有点过意不去,对着杨解放说道:“山里人,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是些旧物件,不要嫌弃!”杨解放回道:“这已经很好了,哪里还敢嫌弃?王老伯,来,我们坐下来聊聊!”老王头点点头,与杨解放走到门口的石墩上坐下。
杨解放问道:“王老伯,今年的收成如何?粮食够吃吗?”老王头叹了口气,说道:“这收成嘛,年年如此,一亩地也就那么点产量。我们村人多耕地少,粮食哪有够吃的时候啊?哎,生在这个乱世,谁家不是饥一餐饱一餐地过日子?”杨解放又问道:“那你们平时都吃些啥?”老王头回道:“有啥吃啥呗,我们村山地多,主要种植高粱米,平时吃得最多的是高粱米饭野菜汤。”杨解放奇道:“高粱米?你们不种植玉米么?听说玉米高产,口感还好。”老王头摇头道:“玉米哪有高粱米的产量高?口感方面确实要好一点。可现在这个年头,能填饱肚子就好了,谁家还能挑食啊?”杨解放询问两者的具体产量,老王头作为一个老农民,各种农作物的产量是多少,那是如数家珍。只是计量单位不同,杨解放来了兴致,经过仔细询问换算,终于得出了一个大概的数字:高粱米平均亩产220斤,玉米亩产200斤。
杨解放有点懵逼,那些穿越前辈不都说玉米是高产之王、救世之粮吗?怎么反而比不上本土的高粱米产量高?两百多斤的产量都算作高产了,那么其他农作物的产量能有多少?杨解放经过仔细询问换算,得到了一个大概的数字:小米亩产180斤,冬小麦亩产150斤,大豆亩产120斤,花生亩产80斤,棉花亩产50斤。红薯的产量还算可以,亩产有1200斤,但是当不了主粮。这么低的粮食产量,还要承担数不清的苛捐杂税,能落到老百姓手里的粮食不到百分之三十。每户人家要耕种三十到五十亩土地才能勉强维持温饱。可陡山村显然没有足够的耕地供村民耕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