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只读了初一就下乡插队了。”钟离秋咬了咬下唇,“说来你可能不信,我11岁就跟着姑姑去村里插队了。”
谢锐心里暗自一算,按照她所说,沈离秋确实是小三届中,年龄最小的那批初中生。
有些知青只读了初中,但在城里滞留了几年才去插队,但初中生实际上真算不得文化人。
这是什么事呀,叫一个只读过初一的人去参加高考,还真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如果有这种机会,我也是想读书的。”钟离秋眼神闪动了一下,“在公社时,姑姑经常教我们学习,她说没文化的人,眼界就会有高度,我现在都不懂是什么意思。”
“有趣,她姑姑定是个不简单的人。”谢锐暗暗想道,他当然懂得钟离秋姑姑这话的意思。
谢锐沉思片刻,还是问道:“你敢不敢去试一试呢?”
“当然敢,就怕人家学校不收我。”钟离秋想着以后能帮上谢锐,也想得到他的肯定。
“去试试吧,报名参加高考自然没问题,即使没考上,你去用心读书了,也是好的。”
“你姑姑说的那句话没错,但是,有没有考上大学,不会限制人的眼界,而不去读书学习,真的会限制一个人的见识。”
如果谢锐不是21世纪的人,他定然不会动员钟离秋去考什么大学。
要帮助一个人考上大学,对于他来说,还是有点把握的。
他有作弊神器呀,回到21世纪,能查询到1980年的高考试卷,这本来就是无敌挂。
只是他在考虑,这样做值不值得而已!
倘若钟离秋是读书的料还好,考大学就是一把钥匙;要是她不愿意读书学习,既使靠作弊考上大学,每天听课就像鸭仔听雷公,只怕她也会过得非常煎熬。
接下来,谢锐再次详细询问了钟离秋与饼干厂债务的几个问题。
既然答应了帮她一把,他就要想法子解决好这件事。
留给他们还债的时间已不多,他决定今天就开始行动。
两人来到供销社,偷偷地记录了一些紧俏商品的价格。
谢锐在这里发现了一个问题。
供销社的货架有二层,当买家购买第二层的货物时,取货员不得不爬上二层货柜,取完货再下来交到顾客手上,同时还得将记录购买物品的票据,送到收银人的手上。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现状,每个取货员经常上上下下爬货柜,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的。
谢锐寻思片刻,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他看见收银台旁,站着一位戴眼镜的大妈,看样子就是供销社的领导,谢锐朝她走去。
钟离秋见状,硬着头皮也跟在他身后。
“伍姨,你今天值班呀?”钟离秋嘴巴甜,率先上前打招呼。
“离秋,是你,你爸的病好点了吧?”
“好多了,谢谢伍姨挂念。”
“你这孩子,我跟你爸认识几十年了,他病了我也只去看望过一次。都怪供销社忙呀,职工们都忙得晕头转向的,我也只能守在这里照应着,都没时间再去看望你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