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砚没心情听他赏析诗句,只是问道:“这句诗确实是那于家二小姐写的?”
“应当是二小姐写的。只是这样一句浅显的诗句,好多才子作答,其中也有不少佳句,却都并未入二小姐法眼。想来苏兄文才天下无双,应当能对得上来。”
苏砚苦笑摇摇头。
对得上来吗?
他当然对得上来。
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诗词考校,而是暗号答对。
“若如此,苏兄能否赐教?否则我这一路而去,心中难免会牵挂此事。这上句乃是‘宫廷玉液酒’,下句何对?请苏兄赐教。”
“一百八一杯!”
苏砚脱口而出。
??
杜俊美一脸懵比。
这也算是诗句?
开玩笑吧。
能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苏砚,会对出这么没水平的话。
可苏砚根本不理他,反而接着嘟囔道:“这酒怎么样?听我给你吹。啊吹,啊吹,瞧我这张嘴······”
念着念着,他竟然哼唱起来。
怪哉!怪哉!
苏兄的反应竞合于家二小姐相传的症状相似,莫不是中邪?
此后,苏砚和任何人的谈话都显得心不在焉。
连杜俊美拜别,他都无甚反应。
就这样过了半日,苏砚突然叫道:“莲儿,备马,我要去亲眼看个究竟!”
于老虽然同样住在苏塘县,不过和苏砚家隔得却并不算近。
加上苏砚不识得路,骑一会儿,走一会儿,又问会儿道,及至傍晚时分,方才到于府。
苏塘县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
苏塘县共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外还有条数十米深的护城河。
城内百业兴盛,虽是乱世,可这里也同寻常时节没有太大差别。
城内有守城军五千余人,便是这座城池稳固的基础。
于老家在北门市集附近,苏砚从南门进得城,差不多横穿了整座城池。
虽说路上往来的贩夫走卒络绎不绝,显得十分热闹。
可见识过未来时代的真正繁华,苏砚对此却丝毫不惊讶。
上次前往江宁府,往返都并未真正进城。
这次也算是亲眼目睹了古代县城到底是个什么景象。
房屋也好店铺也罢,苏砚都觉得没啥意思。
修的质量还不如后世的步行街。
不过好在真实。
这些屋子都是真正百姓居住之所,这些店铺卖的也是日常应用之物,而不是为了骗钱搞得工厂手工艺品。
而且人来人往,多了一股子烟火气。
最让苏砚吃惊的,是苏塘县街道竟全是用大青石铺垫而成,宽敞平坦。
对于一个小小县城来说,这项工程算是了得的。
走惯了乡间小路,苏砚再次踏上这样的街道,一时还有些不适应了。
只是来到于府门前,他却犹豫了:要不要现在就进去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