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翻篇后,开始讨论起鬼子在山西战斗,以及八路军、晋绥军、中央军出力多少。
日军在攻陷平津之后,为了夺取整个华北地区,开始沿津浦、平汉、同蒲三条铁路南下。
其中又把沿同蒲路南下,作为夺取山西作为战略重点。
因此从37年九月开始,整个山西的战斗就是围绕同蒲铁路、正太铁路打的。
而忻口会战,就是中日之间在山西最大的一场战斗,这场战斗不但晋绥军全军出动,就连八路军、中央军也全都加入了其中。
“忻口之战,可以说是第二战区的一大败笔,阎长官的排兵布阵,虽然是轰轰烈烈,但说实话,仗打的的确不怎么样?”赵刚首先开口道,并且做出了他的分析。
“贵军太热衷于打阵地战,缺乏主动出击的精神,阵地战已经是极为落后的一种战术了。”赵刚说道。
阵地战是一战时期的产物,当时全世界都还是步兵的天下。
像坦克、飞机这种装备刚刚出现,根本还没有什么表现,而炸药、火炮这些装备也完全不同。
现在的战争,阵地战已经没那么适用,尤其是双方装备有代差的时候,死守阵地是没有出路的,毕竟久守必失,想要获得胜利,就必须要寻找机会主动出击才行。
“贵军当时几十万大军和板垣师团打了三天,硬是全线转为了守势,你们一些部队和鬼子一触即溃、望风而逃。
当我军袭击了阳明堡机场之后,失去飞机支援的日军,其实已经无力再进行大规模的攻击,要是阎长官抓住战机,实施全线反击,鬼子必然大败。
只可惜贵军只是被动的和日军,形成了胶着及对峙状态,最终错失良机。
等到娘子关和阳泉等地区相继失陷后,阎长官又下令忻口守军全线后撤,防守太原。
但最终还是丢了太原,忻口战役打的实在是窝囊。”
赵刚在抗大的时候学习过忻口战役,到如今他也没想明白几十万大军,对抗2万多鬼子,竟然没打赢。
而太原侧翼失守后,又着急忙慌的将所有兵力全部撤回,赵刚实在搞不懂阎锡山是怎么想的。
要知道,在战前八路军总部就提醒了阎锡山娘子关的重要性,整个山西战局的重点并不在太原,而在娘子关、龙泉关一带之太行山脉!
可以说娘子关比太原还要重要,一旦娘子关失守,山西除了面对板垣师团之外,还要面对河北的日本第一军。
但是阎锡山却根本没有放在心上,娘子关一个晋绥军的士兵都没有,全都是国军的杂牌兵力。
而且全部守军都顶在龙泉关到九龙关150里宽的第一线,后面既无纵深也没有预备队,就这样一字平摊部署。
这种情况下只要鬼子捅破一个地方,以国军的战术素养,立马就会全线崩溃。
而战局的发展也的确如此,鬼子突破防守后,国军的一个师在回防的路上被鬼子一个大队包围了,这你能信?
而另一个师,因为阵地没有遭到日军进攻,就在山上干呆着,既不增援其他阵地,也不琢磨怎么去帮助被围的师,反正就是“遵令防御”。
就是栓条狗在那,也不至于这样啊。
如果王浩在这,他倒是能解答赵刚的问题,如果没有中央军和八路军,晋绥军破釜沉舟,指不定还真能守住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