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赵祯与苏良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起来。
显宁寺后院的一间禅房外,围满了人。
“你……你……你出去!”赵宗实举着剪刀,无比气愤地说道。
当下的赵宗实。
高滔滔想了想,道:“很有可能是显宁寺,我们两个曾在那里为官家和娘娘祈福过!”
若藏身于此,一直不出,还真是难以找到。
赵宗实想了想道:“你……你……莫骗我,此时……此时官家与皇后定然被我伤透了心,我……我也不愿在家中待了,当下,我……我除了出家,就……就只有去死!”
片刻后。
赵宗实坐在床边,指了指不远处的椅子,示意苏良坐在那边。
虽然在苏良的干预下,历史的轴线已变,但依照高滔滔的能力,绝对能使得赵宗实情绪稳定。
这一次,赵祯是真的怒了。
赵允让抹了抹眼角的泪花,他看向一旁的张茂则,立即明白,苏良是官家派来的。
官员们对其赞不绝口。
苏良缓步走到门口,轻轻敲了敲门。
大概一个时辰后。
“不如让臣去劝一劝,不过在臣去之前,官家能否答应臣一件事情?”
“十三公子他……他……他不愿离寺,他说……说……他准备出家!”
“宫内?谁?”赵祯站起身来。
此刻的赵允让,老泪纵横,都快要朝着禅房门前跪下来了。
赵祯的心情缓和了一些,道:“可以,今年年初皇后曾与朕提过,朕当时忽视了!”
“嗯嗯。”苏良点了点头。
“十五六岁,本就是性格叛逆的年龄。十三公子向来隐忍,无人知其心里在想什么。臣倒觉得十三公子打了架,而今又离家出走,待回来后,一定能有所成长!”苏良说道。
“嗯嗯,十三公子放心!”苏良承诺道。
这可比陈执中当年的从龙之功厉害多了。
“朕不是认为你瞒着朕,十三与你关系甚笃,你想想看,往昔他与你聊天时,可曾说过想去什么地方或想见什么人?”赵祯接着问道。
苏良此举,不但让自己的官位坐稳了,甚至让他儿子的仕途都稳当了。
赵宗实感动得痛哭不已,赵祯则是连呼:吾儿无恙就好!吾儿无恙就好!
一副父慈子孝的感人场面。
而他们若生下儿子,成为以后的太子、甚至皇帝,定然也会念苏良今日之功。
说罢,赵宗实将剪刀放在喉咙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且高滔滔在未来可是被称为“女中尧舜”的人物。
……
十六岁的赵宗实,没有什么心机,心思全写在脸上。
这时,苏良走上前来。
任何一个妃子生出儿子,那绝对都会记上苏良一笔功劳。
他们觉得这一定是苏良的阴谋。
一个长相清秀、年约十六岁的姑娘缓步来到殿中。
苏良微微摇头。
而今,苏良还成为了赵宗实和高滔滔的媒人。
赵宗实举了举手中的纸条,道:“真是滔滔让你来的?”
“希望如此。”赵祯点了点头。
当下,汴京城内足足有上百座寺庙,并不好找。
无论以后是赵祯的亲儿子登基还是养子登基,苏良都是大功臣。
苏良劝说赵宗实回宫认错的消息,便传到了各个衙门的官员耳中。
赵祯早已承诺既往不咎,便没有任何惩罚,并当即允诺,将在下个月择黄道吉日,为赵宗实和高滔滔完婚。
乃是读书人隐居避世或读书问道的最佳场所。
他作为当下的唯一继承人,竟提出出家,赵祯怎能不怒!
“将……将这个兔崽子给朕抓回来!”赵祯生气地说道。
在苏良前世的记忆里,赵宗实与高滔滔青梅竹马,一生恩爱。
换句话说。
苏良眼珠一转,道:“官家莫急,十三公子向来知晓大义,能说出此话,想来是心境上出了问题,官家若强逼,他很有可能会想不开,做出傻事。”
与繁华热闹、商业氛围极浓的大相国寺相比,这里非常幽静。
“别……别……千万别想不开。”苏良连忙阻拦道。
这张嘴,实在太厉害了!
张茂则立即会意,当即朝着外面快步走去。
“什么?出家?”
张茂则快步来到偏殿,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官家,好消息,好消息,十三公子已找到,他正是在显宁寺,身体无恙,没有任何问题。”
整个汴京城,能给他一个家的,唯有高滔滔。
纸条上写着七个字:吾替高滔滔而来。
而后,屋内传来赵宗实的声音:“苏御史,只能你一个人进来!”
赵宗实在向赵允让道歉后,便直奔禁中。
高滔滔认真地思索起来。
“郡王爷,十三公子可能需要静一静,让我来吧,我有办法让他见我。”
苏良一眼就看出,赵宗实根本不想出家。
但一想到苏良设计出了此等恩泽数代的阴谋,不由得又摇了摇头。
若是这样,苏良就太可怕了。
相对于赵祯和张美人,历史上的赵宗实和高滔滔更算得上真爱,高滔滔是女中尧舜,怎奈赵宗实过于平庸且早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