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绍跟着天使直入崇政殿。
“臣袁文绍,拜见陛下。”袁文绍行作揖礼。
“袁卿来了,给袁卿赐座。”见到有人进来赵祯抬头看了一眼,嘴上吩咐着,然后继续将目光对着手上的书本。
内侍们搬来一张小凳子放在身侧正对着官家的地方。
袁文绍道谢之后,半坐在小凳子上。
“等朕把这一段看完。”赵祯嘴上说着。
袁文绍没有说话安安静静的等着,毕竟大老板都发话了,他还能说什么。
这崇政殿袁文绍还是第一次来,这里才是大周官家日常接见大臣的地方。
不过袁文绍虽然好奇,但是目光也没有乱瞟,视线范围大致就在赵祯书案前的一块地方。
上次的福宁殿是大周皇帝们的正寝,日常的吃饭休息都在那里。
属于临时的接见。
“袁卿上次上的奏书很有文采啊。”等了不到半刻钟,赵祯放下了手中的书对着袁文绍说道。
赵祯的话一下子将袁文绍神游天外的思绪给拽了回来。
袁文绍稍稍斟酌开口道,“臣,是一个粗人,虽读过些书,但是文章写的是大白话,都是府里的宾客们帮着润色的。让官家见笑了。”
“你倒是个实诚的,不过武将也是要读书的,不只是兵书,史书,论语,春秋多读些书开阔开阔眼界视野。”赵祯开口说道。
“是。”袁文绍说道。
“把朕平日里喜欢读春秋,拿给袁卿。”赵祯对着一旁的内侍说道。
“臣多谢陛下赏赐。”袁文绍起身行礼道。
“坐,坐。”赵祯指了指一旁的凳子对着袁文绍说道。
“你上次写的练兵实策,还有平戎策朕觉得很有见的,你是个有远见的。”赵祯夸赞道。
“臣愧不敢当,都是在军中历练总结出来的。一家之言,臣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袁文绍说道。
“朕和几位宰相都看过,觉得若能施行,必然能改制军队提升战力,你能看清楚军中的弊病这就很好,如今大周立国百年,处处都是弊病,朕登基之时曾立志清扫积弊,可惜啊。”赵祯说到这里感慨万分。
“陛下治下,百姓安居,国家富庶,弊病自然有,然历朝历代都有弊病,正如事物有对立的两个面,如今朝堂之上众正盈朝,总有解决的办法的。”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袁文绍还是知道的。
“哎,你说众正盈朝?前些日子民间有一首《陋室铭》,好嘛,如今的官是‘官不在大,有权则明;职不在长,有钱则灵。’‘谈笑有商场,往来皆灶丁’!有个地方县令在他的衙门前写了三不要–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妾–有好事人用小字在下面注脚。不要钱,嫌少;不要官,嫌小;不要妾,嫌老––贪婪,卑污,长此以往,激起民变也未可知。”赵祯摇了摇头说道。
赵祯的话一下子给袁文绍给整不会了。
袁文绍的心被赵祯沉重的语气压的有些窒闷。袁文绍稍稍稳定了一下说道。
“陛下高居九重,心念百姓这就是至明。如今朝堂之上,富相公,韩相公还有几位宰执和朝廷重臣都是国之肱骨,良实精白的臣子。就是前些日子被降爵降职的甘帅,也是国之肱骨,现在可以说是明主在上,正人相辅,不至于出什么大乱子的。百姓只要有口饭吃就不会出什么乱子。”
甘正德在陕西事毕后便被召回了京城,由于损兵折将,原本的侯爵被降到了伯爵,差遣一半都加了个权字,就连陕西经略使这个最重要的差遣也加了个权字,还有散官降了三级。整体算下来,待遇去了一半。
袁文绍说的这些话倒也不是在吹捧赵祯,赵祯确实不错了,起码是个有识人之明的皇帝。
“两头好,但是中间有弊。”赵祯反复的咀嚼着袁文绍说的话,目光流动。
赵祯坐的太久了,站起身子徐步踱着,“这个见识有意思,倒是头一次听说。”
听到袁文绍说甘正德他也没说什么。
突然他顿住,陷入了思索,其实他不止一次的和大臣们说过吏治腐败,可惜没多大用,贬了那么多官,但是起不到震慑的作用。
他登基以来励志要改变积弊,庆历新政是他做出的试探之举,但是他发现一来自己是个耳根子软的,没有坚定的决心,二来好像庆历新政的改革是有问题的,并没有深入。所以就在刚开始不久后便紧急叫停了,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但也培养了一批大臣,韩章,欧阳修都是好的。。。他觉得这里边有点什么道理,却一时揣摩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