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贾雨村觉得未来希望很大,和林如海的关系不错,不过有个问题,林妹妹的老父亲身体不好。作为医生,他还担心林如海的身体,特意搞了不少药材,作为医生,他要治病救人。
他穿越前,那可是当地有名的药品大亨,不管什么药,他只要打眼一看,就知道有什么效果,穿越了,虽然有的不认识,让人介绍以后,他就明白了,这都是特效药,后世根本没有,需要花大力气研制,很多还需要做实验。
贾雨村也做过实验,当然还是在后院,不能直接说是医生,只好入乡还俗,他也装神弄鬼,小丫头们生病了,贾雨村望闻切一番后,也不说明,只是让她们喝下一碗药羹。
然后派其他人照顾,这样一而再再二三的,吃药就好,大家伙都以为老爷有法术,至于娇杏夫人,他没有瞒着,“这是久病成医,我也是梦里会的,别说出去。”
娇杏夫人不傻,知道贾雨村有心机,不但不说出去,还装作她在上香拜佛,后院也开始信神,本来都是迷信的时代,只是丫鬟们信的是贾雨村。
甚至被治好的小丫头纷纷表示,贾雨村就是活菩萨,娇杏夫人就开始带着她们给老爷祈祷,希望法术越来越强,贾雨村也很配合,经常表演,无非就是念经,一般都是金刚经,娇杏夫人认真对照过,发现和外头的就是不一样。
贾雨村照顾了家里,就没有多少时间搞应天府的事情,他就安排孙师爷负责钱粮,这都是做久了的心腹,唯一的问题就是年龄有点大,贾雨村还特意给他开了药补,让他注意身体,要拉拢一些心腹。
这次来扬州,贾雨村的目的也很简单,他要知道林如海到底是什么病,不知道问题,就没有办法解决,他不是药神,有很多病他也搞不定,不过只要不是绝症,延寿几年他还是有把握的。
治好林如海,当然是为了有个靠山,最主要的理由是让林妹妹有个家,母亲不在了,林如海就完蛋,真成孤儿了,贾雨村现在还担不起保护伞的能力,他还需要发育。
关于林妹妹的现在,只要治好林如海,贾雨村不担心,作为老师,不需要怀疑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林如海还在,不求升官发财,也没啥大事,应该会考虑周全。
在贾雨村的心里,未来的盟友就是林如海。不说林妹妹的关系,最近的来往,光他俩都是进士出身,就有天然的共同圈子。
当然最亲密的关系是同榜,古代科举考试,考中的张榜公布,在同一榜录取的称为同榜。同榜的人,互称是同年。
科举考试的同榜关系,就是同一年考上,写在同一张榜文之上,两个人可能以前根本不认识,生存的环境和家乡也可以差十万八千里,算不上什么人脉。
在古代,同榜的圈子是非同小可的圈子,比同校甚至同班同学都要厉害,是一种合法结党的方式,可以基本相当于同一个导师的弟子形成的学阀群体。
古代科举得中,学生首先就要拜考官为老师,拜师非常正式,在古代儒家天地君亲师之时代,老师对学生的约束力要强大得多,同榜的一群人,就是互相结党,每一次科举的同榜,都是以考官为中心的一个小团体,紧密结党的状态。
在红楼朝廷,一般的结党是大忌,可以上纲上线成为谋反或欺君之罪,结党在雍正看作十恶不赦,但科举同榜的结党,却被皇帝所鼓励。
贾雨村与林如海都是进士,有同榜之谊,可以公开交往和人情托请,关键这么做还合法,会受到社会舆论甚至皇帝的保护。
科举能够成为主导社会千年的政治制度,必然要有相关制度的顶层设计,关键点就是科举群体形成足够的政治力量。
科举的士子得中以后,要有能力对付乡党和世家的势力,那么仅仅是科举得中的士子个人,没有对抗群体势力的力量。
科举上来的官员,要是下面没有一群亲信被很快提拔到高位,也是被架空的。要让他们能够对抗外戚宦官、同乡圈子的乡党和地方势力,能够对付勋贵世家的宗族,那么就必须给他赋能!
这个赋能,就是允许他们主考时,发展科举学生当门生下线,同年科举得中的,可以搞同榜的结党。有了这个赋能,科举走上历史舞台,才有足够的政治力量,让魏晋风流的高门大姓世家把持政治的局面,从此彻底结束了。
科举士子被皇帝提拔以后,发展个人政治势力重要的机会,就是去当主考。一次主考以后,所有得中的士子,都是成为他的门生。
科举的士子去当主考,一般涵盖科举各级选拔考试,从童子试、乡试到会试,是高中低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