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船队出动三百人出发,顺着运河北上,衣着甲胄,脸上写满了生人勿进。
停靠在应天府港口的轮船上,男子正排队上船,贾雨村身边,沈冲一双锐利的眼睛,总是冷冰冰的警惕的四方,长着一张不大但帅气的脸。
他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了迷人的魅力。身姿挺拔,气度不凡,帅气的外表,令周围的部曲不由的多看几眼。
“我终于要去京都了!”
贾雨村努力压制内心的激动和兴奋,在应天府只收了一个丫鬟。终于等到这一刻了,这一次,他要收了秦可卿。
每个红楼迷都有一个金钗梦,贾雨村也不例外……
这几个金钗,秦可卿,元春无时无刻都在他的脑海里。风吹打在脸庞,熟悉的感觉,熟悉的味道,还有熟悉的脸庞,一切都是那么亲切,连运河上的空气都是甜的。
当联合船队的大船出发那一刻,贾雨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原来此时的船做的不错,一点不晃。
联合船队刚出淮安府,还没到扬州,半夜竟然有人截道,这些都是抢船匪盗,出现于何时?这一匪类早在老皇帝的时候,就已出现了。它开始活跃在太湖流域的一股水上匪盗,以“枪船”为作案工具,故又被直接称作“枪船”。
这些“枪船”形成势力,他们依靠什么逃避官府的通缉抓捕?这就不得不谈枪船这一作案工具的外形以及作用了。这是一种两头削尖的小船,它长不盈丈,阔仅三尺,篾闼圈棚,二橹一浆,体轻而行捷。因船上置枪,且舵后立木枪作标识,故称之为枪船。
林如海对此有所描述:“枪船,江、浙间向有之,船小而行捷,枪准而心齐,其始弋凫鹜为业,继为开赌、演花鼓戏之渊薮。”
最初,这些“枪船”主要作用是为商贾押送货物,商贾们看重其体型不大而且行动迅速的特点。因其便利,枪船被广泛地运用在运载商货、从事安保的工作之上。
后来他们的性质才开始有所转变,并且他们的势力开始扩张了。在这一时期,枪船由“舵后有木枪作标志”变为配备专门武器的赌船,他们更涉及械斗。
随着“枪船”功用的变化,大量无业游民加入其中,枪匪的成分越来越复杂。此辈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游惰而无业,借赌博为生。船多人众,因以帮分,渐行不法之事,作奸犯科,无所不为。
枪船终于蜕变成由社会上失业劳动者和无业游民组成的专门从事打家劫舍、赌博等破坏性活动的、具有水乡特点的土匪武装组织。
贾雨村早就做好了准备,只有大船有灯光,其他船作为伏兵四起,举起火把,很轻松的围了这批河匪,沈冲来问是交给官府还是砍头。
“落草为寇,按照规定当死!”
朱管家面无表情地道,一听到要死,几个河匪看起来都是农民,穿着破烂,在一条小船上,怒目圆睁,就想反抗。特别是其中领头的大胖子,不过穿的也是破衣褴褛。
黑恶势力,在道义上历来受到谴责,在法律上也不受国家保护,更得不到百姓的支持,而他们作为非法会社而存在,私设公堂并拥有武装。他们收取保护费,作为“地头蛇”或者“黑道”,一直和官府有所冲突。
有句话说得好“皇权不下县”,这便是所谓的“天高皇帝远”,一个地方被黑恶势力所把持就很有可能为所欲为。地方对他们更是奈何不得,所以有时便会采取“招安”的策略,与其合作,借黑恶势力而强行暴政。
“枪船”的本质是作为异己力量而存在的。在其产生初期便为地方官府和地主阶级所利用。这里的利用讲的是当时收成不好,赋税繁重而百姓拒不交税,地方官府也奈何不得,然后私下联同“枪船”等黑恶势力充当打手,行强制征税之事以镇压农民的抗租抗粮斗争。
由于枪匪的土匪性质而不断行破坏社会安定的事,如打家劫舍、敲诈勒索、设赌行骗等恶劣行径,败坏了社会的风气。
对于抗租抗粮的百姓而与枪船势力的合作只是权宜之计,他们的主流政策依然是打击与镇压。但是占据地理优势的“枪船”根本不惧怕官军的抓捕,因为官府不愿意投入大量的军队进行镇压,而少量的军队又难以对抗机动性强大的枪船势力,更为关键的是地方官府的军队也没打仗的心思。
只是,今天他们碰到的是贾雨村,做好了十面埋伏,就等河匪上钩,周围的联合船队包围了他们,还有火枪手,一声令下,要是动手的话,当场就会打死在这里。
“刀下留人!”
听到围了河匪,贾雨村也来了,他大喝一声,这一声大喝,引得联合船队部曲纷纷停下,然后发现是知府老爷,也就没再多说。
在联合船队,贾雨村的权利还是很大,朱管家只是明面的领导,真正的核心是他。
果然,贾雨村走过去,朱管家和沈冲很是听令,下令停止冲杀,不过继续围着河匪。
“这几人叫什么?”
贾雨村正是用人的时候,这些河匪看着不是坏人,直接就问。
“启禀大人,都是一些小毛贼,试图打劫来往运河的百姓,按律是该斩的,不过要是还有用处的话......”
朱管家的态度立马转了180度的大弯,全无刚才的冷漠。好家伙,不愧是贾雨村带出来的兵,就是会来事!
而且,他也以为河匪可以收,贾雨村也不多说,顿时就乐了。
按照时间来说,现在是红楼末年,农民起义还没开始,怎么会在这里抓了河匪呢?
事到如今,贾雨村也不多想,反正跟雍正皇帝的关系,也不咋样,他得拉拢人心。
他眼睛一转,立马有了主意:“如今很快就要到京都,人手刚好紧缺,不若将这几人交给你以后出海打海盗,也算是人尽其用,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