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为营,贾雨村在金陵应天府开始搞建设,他采取无为而治,自己在幕后主持,什么是无为而治,就是任命负责人,权利义务都给一个人,做好了是贾雨村的功劳,做不好就换人!
这次指定的负责人是本地的府丞,属于墙头草,贾雨村没有对他有太大希望,只是做个实验,只希望他能稳住。
不过事与愿违,没出一天,就有告状的,还是敲了堂鼓。这可不是随便可以敲的,相传尧舜之时,有“敢谏之鼓”了。凡欲直言谏诤或申诉冤枉者均可挝鼓上言。
红楼朝廷也不例外,应天府的登闻鼓有规定,设有专人管理,一有冤民申诉,知府就要亲自受理,如有从中阻拦,一律重判。
贾雨村第一次升堂问案,排场很大,左右差役,捕快站成两排,手里拿着杀威棒,嘴里喊着威武。贾雨村一拍桌子,“下面跪的何人,有何冤情,一五一十说来。”
下面的小老头,就是张三,哆哆嗦嗦,“大老爷,在上,您得给草民做主啊。”
案情也很简单,张三邻村的赵大欠他钱,于是他便拿着拐杖去找赵大讨债。当他走到了赵大门口,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原来破烂的土屋木门已经变成了豪华的宅子,哪里还有寒酸的样子。张三犹豫了一会儿,询问了邻居原因。邻居略带嫉妒地说:“赵大官人发了大财,早不是以前的穷人了。”
张三听了有些不悦,心想:“这赵大现在也是有钱人了,怎么连老头子的柴火钱都不还呢?”他愤怒地举起竹杖,用力敲门,口中连连喊着:“赵大,赵大……还我钱来。”
不久,屋里传来不耐烦的声音:“谁啊,没大没小的,‘赵大’是你能叫的吗?”打开门的赵大穿着鲜亮的衣服,看到张三,他没还钱,还骂了一顿老不死的。
要不到钱,当然不能善罢甘休,张三当然要告状,到了知府衙门,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衙门也已经关门,只能先休息。
第二天,知府衙门开门,贾雨村当然没有来,面对府丞,张三悲切之声越来越大:“大人,我好惨啊!你要替我伸冤啊!”
张三年纪大了,说话也是乱七八糟,悲痛地诉说着自己的惨痛遭遇,但是府丞收了贿赂,不同意立案,他被赵大夫妇花了钱,有钱能使鬼推磨。
有人告状,还是老头,府丞灵机一动,就开始胡说八道,一会是你需要回去写狀纸,一会这是民事赔偿,反正就是不接受案情。
衙门打发老头离开,借口就是老爷不在,下面的人也没有办法,有差役对张三心生怜悯,决定帮助老头子:“我将带你到老爷面前申诉冤情。”
差役热心肠,就让老头按照规矩敲了鼓,在衙门前大声喊冤。有人通知孙师爷,这鼓不是谁可以接受的,孙师爷通报了内院护卫,贾雨村这才升堂知道了经过。
孙师爷低声告诉贾雨村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他就宣布其他人退下,带着张三来了后院,贾雨村和蔼可亲地问道:“老人家,你有什么冤情,快说吧。”
张三便讲述了赵大夫妇谋财,申诉冤情的事,并出示了证据,就是借条,贾雨村看了一下,只有借条,上面有记录。
贾雨村听闻原因后,果断让衙役去抓来赵大,仔细询问案情经过。同时让孙师爷负责,要给张三一个公正的结果。
老头说的不太清楚,贾雨村特意强调没问题后,又问:“你敢不敢当堂对质赵大夫妇?”
张三坚定地回答:“我当然敢!”
孙师爷已经基本确认老头没问题,贾雨村连夜抓来审讯了赵大,张三在一边,这赵大还不承认,他觉得自己花钱了,不能打水漂。
于是孙师爷一番恐吓,要是不认,等老爷查到就是大案了,赵大怕了,他承认了花钱贿赂府丞。
剩下的就简单了,贾雨村让孙师爷挑起担子来,把府丞一撸到底,贾雨村不想自己动手,交给田文镜处理。
张三当场跪下,高呼青天大老爷,衙门里面也是暗中竖起大拇指,老爷真是清官。应天府开始传说贾雨村是清官,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再接再厉,贾雨村花了三天把积压的人命案处理了,至于七八个突发案件,也是公开处理。更重要的是根据计划,让门子陪着甄家娘子去了京城,救香菱的计划开始实施。双管齐下,相信不会出意外。
未来如果有可能,他可以学曹孟德,拍着胸脯对甄士隐说,“恩人,汝妻子女儿,吾养之。”
不过因为没有搞新官三把火,还是有一部分应天府的官吏被田文镜拉拢,对他的态度很是一般,这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贾雨村并没有放在心上,他坚信,有能力解决,穿越给他带来了强大的自信,目标是星辰大海。
贾雨村不急,在空闲的时候,便带着师爷转一圈,和投靠来的手下熟悉一下,观察众人的举止行为,打算从中挑出精明能干的人来,也给积极靠拢的人一个机会。
刚刚空降到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要选好可靠的帮手,贾雨村当初在大如州之所以能够打开局面,除了同榜鼎力支持以外,也和手下等人的指点有关系。这种成功的宝贵经验,当然不能丢掉。
在转悠三天后,终于有两个人落入了贾雨村的视线,其中一个很年轻,名叫沈冲,也是刚刚做巡捕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这人积极靠拢,但经验不够。
另外一个岁数比较大了,名叫高翔,是位老巡捕,以前工作一直很出色,但后来被人打击报复,和门子关系不错,于是高翔也投靠了贾雨村。
至于黑名单,那就不用说了,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但贾雨村自己官当得越大,这肚量就越小,那几位跟在李卫屁股后面挤眉弄眼的家伙,他看着都觉得不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