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关外的鞑靼人毫无征兆地大规模退兵,一路匆匆撤离了大夏边境。皇帝与诸位朝臣皆认为,鞑靼人大概是抢夺的人口财物已然充足,且紫荆关久攻不下,无奈之下才选择撤离。于是,他们放松紧张已久的神经,将心思皆置于讨论战后的诸般事宜之上。
神京城也由此终于重归往日宁静,大街小巷再度充满欢声笑语,处处呈现出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酒楼茶馆热闹非凡,富商巨贾们又开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集市上熙攘嘈杂,叫卖声此起彼伏;戏楼里丝竹之声连绵不绝,名角们的精彩表演博得阵阵喝彩。人们仿佛忘却了不久前战争带来的阴霾,尽情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正午,神京城那厚重的城门敞开,城门官斜倚在城门旁的石墩上,嘴里叼着一根枯草,眼神迷离散漫。他身后的守卫们也个个无精打采,有的靠在墙边打盹儿,有的随意摆弄着手中长枪,枪尖在地上划出一道道无意义的痕迹,站姿歪歪斜斜,盔甲松松垮垮,毫无守卫城门应有的警觉与严肃。
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如惊雷般打破这份宁静。远处,一个身影裹挟着滚滚烟尘疾驰而来。众人眯眼望去,只见一名身着红色信使服的骑手伏在马背上,身子随马匹奔腾起伏,手中缰绳紧紧勒住,口中不断呼喊:“八百里加急!闪开!”那匹马喘着粗气,口鼻喷出白沫,四蹄翻飞,犹如一道红色闪电冲向城门。
城门官瞬间意识到这可能是紧急军情,他神色一凛,站直身子,大声吼道:“都让开,八百里加急军情,阻挡者死!”身后的守卫们顿时紧张起来,迅速驱散城门内外的百姓,向两边闪开。
信使快到城门时,丝毫未减速,口中大喊:“大捷!草原大捷!”这两个字如惊雷在城门处炸响,城门官先是一愣,随即面露惊喜,守卫们也兴奋起来,原本松散的状态一扫而空。
信使如风般穿过城门,朝皇宫方向疾驰而去,留下城门官和守卫们在原地激动欢呼。
“这是咋回事?不会是又要打仗了吧?”城门内一个挑着担子的小贩面露惊恐,担子差点落地。
“别瞎说,没听说是大捷!是好消息呢!”旁边卖包子的摊主瞪了他一眼,“好像是草原那边!打了胜仗!”
信使一刻不停,马蹄扬起滚滚烟尘,如风一般穿过神京城的大小街道。
神京城的大街小巷中,人们原本各忙各的。街头卖艺者正在表演杂耍,只见他将几个彩球抛向空中,灵活接住,引得一群孩子围在旁边拍手叫好;绸缎庄的老板正和顾客为了几文钱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酒馆里的食客们推杯换盏,好不热闹,阵阵欢声笑语传出。
信使的呼喊声传来:“大捷!大捷!”整个街道瞬间安静片刻,随后炸开了锅。
“哎呀妈呀,这急匆匆的,到底啥情况?”一个五大三粗的屠夫放下手中的刀,满脸疑惑。
信使大声喊道:“草原大捷!我军累计斩首过10万!”
听到这个消息,人群中一阵惊呼,那屠夫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老大,手中的刀差点掉落。
“莫不是鞑靼人打进来了?”一个书生模样的人吓得手中的书都掉了。
信使接着喊道:“北原镇守司深入草原千里,攻破鞑靼汗庭!”
这一消息如同惊雷,书生脸色瞬间由白转红,兴奋地跳了起来。
“不会不会,看这信使的神情,不像是坏事。”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说道。
信使又高呼:“抓获鞑靼阏氏、公主,抓获鞑靼可汗的外祖父卢侯王卓力格,抓获百名鞑靼贵族!”
众人一阵欢呼,绸缎庄老板激动得手舞足蹈,顾客也不再计较价格。
信使最后喊道:“迎接回传国玉玺!”
这一消息令全城彻底轰动,人们欢呼雀跃,孩子们在街上奔跑呼喊,酒馆里的食客们纷纷举杯庆祝,街头卖艺的更加卖力表演。一时间,满城皆是“大捷”之声,那声音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
街头巷尾,男女老少,无不沉浸在这巨大的喜悦之中。卖花的姑娘兴奋地将花篮中的鲜花抛向空中,铁匠铺的师傅放下手中的铁锤,开怀大笑。就连平日里不苟言笑的教书先生,也忍不住跟着众人一起欢呼。
信使一路狂奔,马蹄声在石板路上哒哒作响,身后是人们激动的呼喊和无尽的喜悦,整个神京城仿佛变成了欢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