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诸夷入夏(1 / 2)

李恽道:“古人言,诸夷入夏则为夏,诸夏入夷则为夷……朔方夷汉混杂,若是教化不失,我担心若是有一天大唐衰弱,此地汉人反而被胡化……”

    听着李恽之言不只是李白,高适的表情也渐渐严肃起来。

    “当年大汉强盛之时,朔方有编户之民近百万……然一朝衰弱,百万汉民反而胡化……”

    “虽经百多年恢复,到如今我朔方之地,仍然远不如汉时……”

    “前汉所犯的错误,咱们如今绝不能再犯……”

    待李恽言罢,李白拱手道:“不知节帅有何计较……”

    李恽道:“我欲在朔方之地大行教化,化胡为汉使我朔方无有胡汉之别,还请太白兄助我!”

    李白还没有说话,周围的李野、李达、李样三人却是先是动容。

    三人虽然平日里不言,但内心之中对自己胡人的身份还是颇有些自卑的。

    若是真能使胡汉为一家,对三人以及其后人也是大有好处的。

    见李白有些犹豫,李恽又看了李达三人一眼这时继续道:“我陇西李氏也多有与胡人联姻,高祖、太宗皇帝的皇后祖上也是鲜卑人,但在百年前就已经为汉人了……”

    “恽相信既然百年前的拓跋、独孤、长孙……这些人能够通过教化而为汉人……如今朔方乃至天下的胡人为何又不能为汉人呢……”

    李白此时起身郑重的向李恽一拜道:“白今日才知节帅大志,白自然当竭尽所能而助之,只是如今天下显学乃是儒,而白所学却是道……二郎何不聘请大儒来此,如此方是正道……”

    李恽呵呵一笑:“太白兄欺我不懂儒道之别乎,儒家虽好却是弱民之道,我朔方地处边地,若是行弱民之道,岂非自寻死路……”

    “前汉行儒,不过三十年就亡国,后汉末年儒学再次掌握朝堂,最终酿成三国战乱……南朝崇儒最终被北朝所灭……”

    “我大唐虽重儒,但却并不用儒治国,方才有了太宗皇帝贞观之治,才有了如今的大唐盛世……”

    李白道:“二郎就不怕被天下攻讦?”

    李恽看向天际,面露决然之色,“虽千万人吾往矣!”

左右之人听到这里皆是起身对着李恽郑重一拜。

    “今日方知节帅之志!”

    李恽回拜道:“还请诸君助我!”

    左右皆言:“愿随节帅左右!”

    李白也激动的道:“白愿与二郎共进退。”

    高适虽然没有说话,不过也是面色严肃的对着李恽郑重一拜,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李恽当下也把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

    “某计划先在灵州设置一个书院,专门培养教师夫子……”

    “这些夫子不需要太高水平,只需要能够掌握两三千个汉字,懂得基本的算数即可……”

    “然后再以这些夫子为基础,在各州、县、乡以及军中开始学校,教授基本的汉字,算学还有礼仪……”

    李恽把自己的计划详细的说了一遍。

    李白与高适听后都表示支持。

    “二郎此策甚好,如此既可以行教化,又不会触动世家门阀之利……当真可行……”

    高适此时却道:“二郎怕是还有后续计划吧!”

    李恽闻言却是笑而不语。

    李白看了看两人,也是面露恍然之色。

    李白这时向李恽道:“仅仅如此恐怕还不足以使各族和同为一家!”

“太白兄可有好的建议!”

    李白微微一笑,“某之想法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以白看来可效法秦皇!”

    李恽沉吟片刻,“太白兄的意思是,书同文,衣同裳,行同礼……”

    “不错!”

    “白以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得诸族为一家……”

    高适这时皱了皱眉道:“若是如此,朝野怕是会有不少反对之声的!”

    李白笑道:“二郎乃是宗室,反对的声音多未必不是好事!”

    高适恍然道:“太白兄高见,孤臣正适合二郎!”

    李恽此时也露出了笑容,他在制定这个计划时其实就已经准备好了给自己立一个孤臣的人设。

    李白继续道:“白以为,当大行教化之策,首先,必须要废夷俗,改汉俗。尤其是对诸族之人,需得打消他们心中外族之念。”

    “其次,从今往后不得着夷服,全部改为汉服,不得结辫,所有人必须扎发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习汉礼,行汉字……”

    李恽待李白说完郑重一拜,“有太白兄相助,此事必成!”

    ......

    三日后,李恽召集幕府上下官吏共同议事。

    在集议之上,他正式公布了自己的计划。

最新小说: 武侠之最终进化 重生九十年代小村庄 宁刀覆雪 真千金娇又媚,八零京少夜夜求回房 军婚七年不圆房,她提交离婚申请 重回五十岁,逆子逆女都跪下 火影:天赋词条,开局大筒木血统 赛马娘:从被撞飞十米开始 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 大明神探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