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回答道:“是,而且目前看来,这个剧本的风格比较文艺,和于导以往的风格很契合。”
经纪人微微皱眉思考了一下,又问道:“能复刻么?”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想要以这个开头为蓝本,进行改编,从而写出新的剧本。
若是一般的无名小卒遇到这种情况,估计只能吃哑巴亏了,自己的作品被随意改编。
但他们这些人都是专业的,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巧,而且他们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就算是复刻的效果不好,还有原著作者可以联系,怎么看都不亏,到时候再好好谢谢人家,把事情圆过去就行。
分析师身后的团队成员们听了经纪人的话,点了点头,不过其中一人却略微有些为难地说:
“复刻是可以复刻,就是可能会没这个味道。这剧本目前看来是一部带有极强的个人写作风格的作品,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弄出来新的,这个风格就没了,可能会影响作品的独特性。”
经纪人顿时皱起了眉,她可没心思管什么风格不风格的,在她看来,这只是一个商业决策。
于是不耐烦地说道:“我不管这些,三天之内,我要一部新作品,能做到么?”
后面的写手无奈地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了。
......
时间很快来到三天后,这几日陈初他们一直都在等待着于继才那边的消息,吴秋萤也因此没什么事可做。
于是,她就在陈初的办公室里当起了“小秘书”,负责端茶倒水这些琐事。
这本该是一件惬意的事,可这“小秘书”却让陈初有些苦恼。
虽说有人伺候着,感觉还不错,但只要陈初稍微休息一下,吴秋萤就会开启催更模式,一会儿念叨着《鬼吹灯》的读者们还在眼巴巴地等着更新呢,一会儿又说陈初不能偷懒,得抓紧时间创作。
弄的陈初哭笑不得,却也拿她没办法。
不过好在是,于继才那边终于有消息了。
对方的经纪人,联系到了杨绯,想要谈谈条件。
原来,在经纪人把写手精心弄出来的两个复刻剧本递给于继才后,于继才先是仔细地看了看那两个写手弄出来的复刻本子,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满。
随后,他直接把这两个本子扔到一边,又拿起陈初给出的原本,认真看了起来。
于继才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本身做了这么多年的导演,在影视行业的长期浸淫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他自身也具有不错的文学素质。
对于剧本的优劣、是否有灵魂、有没有独特的韵味,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那两个复刻的剧本,虽然在情节和结构上看似与原剧本相似,但在细节处理、情感表达以及整体的风格韵味上,和陈初给出的原本相比,还是差了许多。
所以,于继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陈初的原剧本,然后对经纪人说道:“联系对面吧,问问条件。”
经纪人见状,不敢有丝毫耽搁,这才连忙给陈初他们打过来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