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黄麟的反问,空中的佛陀并未回答,他只是缓缓伸出一只手掌,朝着黄麟的位置狠狠拍了下来。
黄麟刚要起身闪躲,却不想身后十里外的和田城内,那些刚刚经历了天灾的民众在看到头顶的佛陀后并未逃离,反而纷纷跪倒在地,祈求佛陀的原谅。
黄麟看了眼身后的距离与佛陀手掌的大小,心中不由微微犹豫了一下。
随后他飞身而上,朝着佛陀的手掌冲了过去。
此时的黄麟已经有些分不清这里到底是幻境还是现实了。
若是现实,为何会有这么巨大的佛陀,而且武尊毕玄与活佛八师巴的气息为何消失不见。
但若是幻境,不仅周围的环境分外真实,便是他身后之人的每一句祈祷,每一声哀嚎又都如此真实。
面对身后近万百姓,黄麟不得不放弃这里是幻境的想法,若是猜错了,到时候这一巴掌下去,起码也是数千人的性命。
黄麟虽然本人并不热血,但依然不能容许数千人的性命在自己面前无辜死去。
随着黄麟高度的提升,巨大的佛掌离他越来越近。
下一刻,黄麟已经与佛陀的巨掌碰触在了一起,饶是他神力无双,也依然被这一掌拍得直向地面落下。
只听轰的一声,黄麟的身影便被拍入地底。
黄麟虽然被拍入地底,但这种攻击对他并没有丝毫的用处,他只是晃了晃脑袋,将灰尘从头上晃落后,便再次向着天空冲了上去。
然后下一刻,他的身躯再次被拍入地下,只是这一次,和田城内的百姓终于有人看到如今黄麟的模样。
“妖怪!有妖怪!”
“原来佛陀显现是为了捉拿那只妖怪,才会如此大动干戈。”
“难道说刚才和田城中发生的灾祸是因为这妖猴的缘故吗?”
“求佛祖将他收了吧。”
......
和田城中那些百姓熙熙攘攘的话让黄麟的脚步一顿,那即将飞起来的身形也不由停了下来。
他转身眼神复杂地看向和田城的方向,自己刚刚为了他们打生打死,结果这帮人却这样议论自己。
这让黄麟的心中不禁生出就此放弃转身离开的想法。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在黄麟的心中响起:“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施主,你还没看透吗?”
黄麟知道这句话就是天上的佛陀对他说的,他看了看天边的佛陀,又转身回望和田城中的一切。
不由叹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经中这句话说得真好,世间的一切都是幻觉,所以我如今既处于现实之中,也处于幻境之中。”
“你将自身处于幻境之中,所以才能幻化出佛陀像,又将我与和田城内的众人置身于现实之中,这样一来,你的攻击又都是真实的攻击。”
佛陀的声音再度响起:“既然你已有此觉悟,为何还是看不破这世间的一切?只要你能狠下心来,让我破灭你身后的和田城,你就能从这似幻非幻的境地中挣脱出来。”
黄麟闻言冷笑一声,道:“是啊,我若如此做法,倒十分简单就能从这幻境中解脱,但今后的我若是再遇到这一幕,是不是都该狠下心肠,将所有不喜欢我的人都杀了。”
“那又如何,左右这世间的一切都不过是个幻境,等到时间到了,他们全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你杀与不杀,早杀与晚杀又有何区别?”佛陀的声音极为冷漠,让城中的众人都纷纷打了个冷颤。
“什么?佛陀为什么要杀我们?”
“所以那神猴是为了救我们的吗?”
“求神猴保佑,拿下那假冒佛陀妖僧。”
......
纷纷扰扰的声音再度从和田城中响了起来,只不过这一次是祈求黄麟保佑,拿下天上的佛陀。
佛陀看着犹疑的黄麟,不由笑道:“为欲念所惑所驱使,就会昏庸而迷乱方寸;随意动气发火,则会偏于暴戾而不能自制。这就是世间人,你依旧觉得拯救他们还有意义吗?”
“而且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成为不了天人吗?就是因为你不够果断,你的感情还不够纯粹。能救的人不想救,能杀的人又不想杀,如此犹豫,又如何成为天人?”
“就让我再助你一臂之力吧。”
佛陀说完,他的手掌便朝着和田城覆盖下去。
然而就在这时,黄麟的身影一闪便来到佛掌下面,只是伸出右手便将佛陀的手掌挡了下来。
“怎么会?”佛陀面对这种情况有些难以置信。
“呵呵呵呵。”佛掌之下,黄麟的笑声缓缓响起:“是不是奇怪自己为什么会被我挡住?”
“你的把戏我都看出来了,什么所谓的帮我下定决心,什么不够果决,这一切都只是你的借口。”
佛陀道:“既然你都看透了我的手段,那我为什么还在这里?”
黄麟道:“因为我还没有知行合一,如今的我只是知晓了你的手段,却没有贯彻我的理念。”
“你的理念是什么?”佛陀十分好奇黄麟的理念,因为看其模样,十有八九将成就天人,若是知晓他的理念,便能第一时间针对他的理念进行攻击,到时候未尝不能再现第二个石之轩。
黄麟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喃喃自语道:“老道曾说过,修道修道,若是修的心念不通达,那还修个屁的道。”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追求天人之道,但始终还差一些。”
“我以前还不清楚自己还差些什么,直到如今我才终于明白。”
“你明白了什么?”佛陀耐心地询问着。
“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没必要攀比,风有风的自由,云有云的温柔,没必要模仿。”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而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修行只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方式,既然天人境不适合我,我为什么还要努力地去追求天人呢?没有人规定破碎虚空必须要天人境,破碎虚空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目标。”
“我的先天境依然能够进步,我为什么一定要去追求天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