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风雪渐停。
方多情和梅若华牵马走进襄阳城中。
襄阳繁华,街道宽敞平坦,两侧商铺林立,来往客商络绎不绝,街头叫卖之声不绝于耳。
师徒二人随意找了一家酒店,点了两碗牛肉面,又要一壶好酒。
等喝上两杯,这一身寒气才算是消去。
“小二。”
方多情吃饱喝足,朝着正在擦桌的小二招了招手。
小二立马停下手上的活儿走过来,热情询问。
“客官有何吩咐?”
“你可曾听说过一个姓冯的铁匠?”
梅若华听见方多情的问题,也不由得放下手中的筷子,将目光看向小二。
小二冥思苦想,最终却是摇头。
“小的刚来打杂不久,没听说过什么姓冯的铁匠。”
方多情闻言挥了挥手,示意小二去忙自己的。
他转头看向有些失望的梅若华,低声安慰。
“师父莫急,我们吃饱了饭,在去其他地方慢慢打听。”
“为师吃饱了,我们现在就去吧。”
面条劲道,大块牛肉软烂喷香,但是梅若华已经没了胃口,又喝一杯酒,便起身朝着酒店门外行去。
方多情跟随在梅若华身边,又去打探消息。
他们是自东门进城,此时一路向西,尽找一些当地的商贩打探消息。
可他们问了一路,直到天色彻底暗下来,街上已经人烟稀少,都未能打探到有关冯默风的消息。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先寻一家客栈歇息,等翌日一早再去打探。
一连三日,方多情和梅若华走遍襄阳,始终不曾找到冯默风的踪影。
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是在第四天,于城北一处偏僻的小巷中,找到了一些线索。
那是一座没有名号的打铁铺,甚至连一扇像样的门都没有。
炉子冰冷,积雪甚多,想来是已经多日没人打理。
“这就是那冯瘸子的打铁铺,他之前就一直在这里打铁,我们住在这一片的人,家里有东西需要拾掇,一般都找他。”
说话的人是住在这条巷子里的百姓,身材干瘦,皮肤黝黑,四五十岁的年纪,伛偻着背。
“大叔,你可知道这位冯铁匠去了哪儿?”
大叔砸吧一下嘴。
“我听说,他好像是要去建康府?不知道是真是假。”
方多情闻言若有所思。
他从怀中掏出一角碎银递给大叔。
“多谢大叔为我们指路了。”
大叔见到银子,立刻喜笑颜开,痛痛快快将银子收下。
“今天可以打点儿酒喝咯。”
方多情目送大叔高高兴兴的离开,目光又落在梅若华的身上。
梅若华站在打铁铺里,细细观察这里的所有陈设,眼眶不禁又红起来。
“冯师弟……这些年一定很辛苦。”
方多情闻言轻叹一声。
孤身一人,远在他乡,还瘸着一条腿。
这日子,过得自然是舒坦不了的。
梅若华抬眸望向方多情,泪水已经不由自主的从眼角流淌而下。
她实在想象不出冯默风究竟是经历了多少磨难,才打拼出这么一间简陋的铺子。
方多情上前一步,为梅若华擦去眼角泪水。
“冯师叔去建康府,应该是听闻英雄大会之事,也想在英雄大会上再见黄岛主一面。”
梅若华轻轻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