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贾母问起娘娘,王夫人摇了摇头:“娘娘这些日子都不曾派人出来。”
贾母听后越发焦虑了:天子皇后绝不会无缘无故对玉儿这般好,想到被抄家的甄家,贾母更加坐不住了。
当即吩咐鸳鸯:“你去,单独告诉紫鹃,让她抽空过来,我有话说。告诉她,不必让玉儿知道。”
鸳鸯最得贾母信任,也知道贾母最多事情,更是最能猜测贾母心思。听了吩咐,鸳鸯便往潇湘馆去。
一面走,鸳鸯不免也思考起来,别说是旁人,就是她这个贾母的大丫头,原也以为,林姑娘只怕是不中用了,贾母待林姑娘也大不如前,所以几次紫鹃来找贾母要说黛玉的病情,都被鸳鸯以贾母在休息或者其他理由给挡下了。
却不想,事情竟有如此大变。
走在那竹林下的青石板小径,听着偶尔的鸟鸣,鸳鸯不知为何有些觉得有些脊背发冷。
她进了院子,见紫鹃在廊下栏杆上坐着,忙轻手轻脚上前,拍了拍紫鹃的肩膀,示意她出来说话。
低声传达了老太太的意思,鸳鸯一边说话一边观察紫鹃神态:虽然她们都是一起长大,但往日里鸳鸯和紫鹃关系,可就不如与袭人、平儿等要好。
“我知道了,鸳鸯姐姐且回去吧。”紫鹃见贾母要单独见她,还不让黛玉知道,心中有了猜测,“我进去且悄悄看看,姑娘每日下午都要睡会儿,等下姑娘睡着了,我在偷偷过来。”
鸳鸯听后点头去了。
紫鹃看着鸳鸯的背影冷冷一笑,然后转身朝里,进去见黛玉。
黛玉这会儿正歪在榻上,琢磨皇后娘娘到底什么意思呢,见紫鹃进来,就问紫鹃可有事儿。
紫鹃便将方才鸳鸯来的话,告知了黛玉:“奴婢想着,先来回姑娘,听听姑娘的意思。”
贾母那边只想着,紫鹃是家生子,老子娘都在贾府,自以为拿捏住了紫鹃,却不知道,紫鹃的哥哥,早就在黛玉的帮助下,离开了贾府。
这事儿就得提到五年前,当时紫鹃她娘病的很重,看病花了不少银子。毕竟紫鹃她爹娘都是老实人,在外头做粗活的,月钱很少,紫鹃她哥哥也不得重用,如此一来,家中积蓄几乎都花光了。
原想着是府里多年的奴才了,紫鹃她爹就去向上头请示,想要支取几个月的月钱,直接被赖大给否了。实在无法,紫鹃她爹只好来找女儿,让求求林姑娘。
巧的是,那时候黛玉刚刚没了父亲,从扬州回来,手上活泛。于是听了紫鹃的难处,立即拿出五十两来。
黛玉自打入了贾府,一直深得紫鹃悉心照顾,很是感激,得知紫鹃哥哥都没机会在贾琏或者宝玉等身边当差,又听闻紫鹃说起府中赖大和周瑞等一手遮天,干脆就拿了银子,让紫鹃想法子替他哥哥先赎身。
贾母多年不管事,而王夫人王熙凤都是看着精明实则糊涂的人,紫鹃她哥哥赎身的事儿,都到不了她们手里,赖大那里得了好处,进来花言巧语一番,又上缴了一百两银子,王熙凤见这钱比起那身价银子多多了,当时就没细问,只听说是外头干杂活的,直接放了人。
黛玉当年,其实也是留了个心眼的。父亲的话时时在她耳边回响,自己一个孤女,住在亲戚家,实在是诸多不便。
紫鹃哥哥出去了,又是男子,倒是能帮到自己一些事儿。
比如黛玉在京郊,有一处庄子。贾母不知、王夫人王熙凤就更不知。那是自黛玉出生,林如海夫妇就替她买了的。
紫鹃哥哥出去后,就帮忙居中联络,黛玉人在贾府不出一步,却能知道如今米面粮油价格,京郊庄户收成等等。
不成想,黛玉曾经预料的最坏情况,竟然出现了。
这会儿既然贾母要叫紫鹃去,黛玉思索了片刻:“如今情形,连我自己也想不明白,你等会儿去了,也不必遮掩隐瞒,我猜老太太要问你进宫见了哪些人,说了哪些话,你就照实说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