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太太年纪大了,一向是不大进宫的,可这一次她知道自己必须进宫去了。
吴炳成要辞官,是早就和老伴儿说过的——东南战败,吴炳成就很清楚,天子肯定会严厉惩罚有关官员,这可是太上皇去世后的第一战,兵力又远超对手,居然打输了,于公,对不起阵亡将士和天下百姓,于私,天子脸上无光。
吴炳成看完战报后,就已经生了辞官之意,等他看着南安王府和治国公府被抄家,整个想法越发坚定了:天子往日就很讨厌这些世家大族,尤其是躺在功劳簿上,子孙没有出息的这种人家。之前的甄家,理国公府齐国公府,就是例子。
现如今又战败,更是给了天子严惩的理由。
吴家虽然不比四王八公这样的人家,但到底也经营多年,如今宫里有贵妃,又有瑞郡王,那就要谨慎些才是。
瑞郡王妃还是户部尚书的孙女儿,两家合在一起,实在太惹眼了。
于是吴炳成赶紧上了辞官的折子,虽然天子到目前还没有答应,但自己只要坚持,大概天子会同意的。
吴贵妃却没想明白,她见了母亲就很着急:“父亲是怎么想的?竟然要辞官?这东南的事儿,跟吏部又没有关系。”
兵部尚书被罢官,吴贵妃很清楚都是东南失败的原因,可父亲是吏部尚书,跟东南没有直接关系,在吴贵妃看来,是不必辞官的。
“如今南安王府没了,治国公府也没了,加上京城好些有关官员,老二那边一下子少了很多帮手。若是父亲辞官被圣上允了,吏部就只怕更不听老二的了。”吴贵妃很清楚,父亲在朝多年,影响力是很大的。
吴老太太反倒是不紧不慢的开口:“娘娘这话,就不对了,吏部是陛下和朝廷的,怎么能说听瑞郡王的呢?”
老太太一句话让吴贵妃清醒了几分,她揉了揉眉心:“母亲,我这是太着急了,最近看着朝中一堆事儿,又帮不上忙。人走茶凉,父亲要真是离开了这个位置......”
吴贵妃不敢想,失去这么大一个臂膀,老二接下来该怎么办。
吴老太太叹了口气,语重心长起来:“娘娘,正是为了瑞郡王,你父亲才必须辞官呀。娘娘想一想,当初瑞郡王极力推荐了南安王去做主帅,从头到尾又一直在兵部,当初听说因为作战方案,还跟怡郡王吵了一架,如今战事失利,瑞郡王却并未受罚,难不成陛下是真的不会惩罚吗?”
吴贵妃心底其实也是有担忧的,尤其是当兵部尚书张子麟都被罢官后,她很害怕陛下哪天想起来就会算这笔账。
“娘娘,你父亲这一次也是没法子,两个人之中,只怕仅仅能保住一个。若陛下答应了你父亲辞官,大约就不会再惩罚瑞郡王,若不然,只怕这个郡王的位置,都很可能保不住。”吴老太太将老伴儿的分析一一说给吴贵妃听。
“娘娘想一想,曾经的废太子事件,如今瑞郡王退一步,反而是好的。你父亲若是不辞官,瑞郡王就有一个吏部尚书的外祖父和一个户部尚书的岳祖父,陛下会放心吗?”老太太说的更加直白。
“可老三,不也有两个舅舅,现在他大舅舅都是兵部尚书了,二舅舅还在外领兵。”吴贵妃不甘心。
“所以你父亲才更要辞官,让三皇子出来出风头,天子正当盛年,出风头的那个,才容易被忌惮。”吴老太太心中也有不舍,京城住了这么多年,按照老伴的意思,只要天子答应他辞官,他们夫妻就要回老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