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罗小说 > 耽美 > 大宋悍臣 > 第245章 年轻的狄青呦

第245章 年轻的狄青呦(1 / 2)

晏殊的疑问。

宋煊并没有给他做出解答。

这还是晏殊第一次在南京过元旦,前面他都是回到东京过年的。

毕竟这么多年,早就在东京安了家。

这是晏殊收到了风声,来年会调他回东京,这才是第一次在南京过年,顺便宴请好友以及下属。

宋煊他们二人相识如此久了,也算是到了登门入室的关系。

晏殊瞧着宋煊乘着驴车远去,就算宋十二他犯错误,还能犯什么大错误?

顶多把人家给睡了。

况且此时二人都是男未婚,女未嫁的。

晏殊相信,许多女子都是愿意被宋煊睡的,只是缺少一个机会,再加上宋十二他洁身自好。

“对。”

想到这里,晏殊便放下心来了。

宋十二他常常说着要去西北建功,定是想要上战场,所以洁身自好是为了磨练“童子功”!

故而用不着回答,曾经的神童晏殊很快就理清楚了这里面的逻辑。

宋煊在驴车里瞧着入睡的闺女,又看见钱诗诗脸上皆是兴奋之色。

她说着那些夫人前倨后恭的模样,唯有晏夫人没有对自己另眼相待。

待到饭后,那些女人都过来套话,全都被她给挡回去了。

“快夸我。”

钱诗诗抱着孩子,颇为得意的道。

宋煊瞧着她如此模样,遂上前啄了钱诗诗一口。

“哼,你就知道欺负我。”

钱诗诗慢慢扭过头去,耳垂变红。

就算是自己岁数比宋煊大。

可是这种事上,钱诗诗觉得自己一丁点都占不到主动权。

他怎么总是会这么多新花样呀!

宋煊又去给自己的老师王洙拜年,范仲淹回了宁陵县老家。

大宋的师承关系还是蛮重要的。

尤其是随着宋煊名声大噪,反向带响了王洙的名声。

一般而言,师长的学问是士人择师的重要标准。

而其学问高下也成为师长立教之前提条件。

神宗朝,求学者云集于二程之门,杨时、游酢远从东南万里问学;

东坡流放炎方荒蛮之地,有万里致药、浮槎问道者,中道病故者亦有其人;

王庠则欲千里辗转,拜访贬谪黔州的黄庭坚。

能吸引学者不惧险阻,前往求学,其人所具才学则可想而知。

虽然王洙并没有成体系,但是能教导像宋煊这样的人才,那也是一件幸事。

别人想求都求不来的关系。

王洙自是对宋煊一阵叮嘱,以及老生常谈说着省试的经验。

他知道宋煊的策论极佳,欠缺的就是大型考试当中的经验。

基于宋煊头一次落榜的旧事,王洙倒是并不觉得自己唠叨。

“哈哈哈,多谢夫子的教诲,我定然会铭记于心。”

宋煊站起身来行礼:“且等我的好消息。”

“嗯。”

王洙把宋煊送出家门,瞧着他骑着马远去。

估摸还是要去拜访那几个举主。

无论如何,他们也都是出了力的!

省试近在眼前了,王洙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取得好成绩,一展胸中抱负,不要总是在科举考试当中蹉跎。

王洙已经看过太多人蹉跎了。

以前与他同窗的学子,依旧还要从发解试再来。

宋煊骑着马带着礼品走的快,王保背着礼品走的慢些。

其实宋煊拜访的老师无论是谁。

今后他与范仲淹等人皆是会被认为出自晏殊门下。

晏殊一生“喜荐引士类,前世诸公为第一。

但晏殊为人圆融谨慎,有时甚至过分小心。

像宋煊、范仲淹这类的激进派,晏殊的小心脏是遭不住的。

晏殊甚至不希望出现“直谏”这种事,能委婉些委婉些。

在朝堂当中厮混,必须要懂得明哲保身。

宋煊在吃饭的间隙,听着晏殊话里话外便是这个意思。

待到忙活完之后,宋煊又参加了一次掏粪队的年会。

反正就是出钱热闹一二嘛,吃吃喝喝顺便请个戏班子在台上表演。

不仅带着家属可以来,若是其余人想看,也可以在几排之后。

倒是也吸引不少乡邻。

更是让掏粪队成员个个欣喜不已。

放在以往,哪有人会高看他们这些泼皮一眼呐。

如今宋煊带着他们走上了正道,不光是有钱,还有面子。

“十二哥儿,我过三个月也要成亲了。”

“好好好。”

宋煊举着酒碗笑道:“若是我高中回乡,定会来参加你的婚宴。”

众人也都清楚宋煊是要去东京参加省试的,顺利的话就能中进士了。

到时候一个进士参加自己的婚宴,可比宋煊这个解元参加当时计豪的婚宴要有面子。

“十二哥儿,还有我呢。”

另外一个人舔着脸道:“到时候我胡二也能请咱大宋的状元参加婚宴,可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哈哈哈,对对对,那我也要抓紧找了。”

此言一出,更是让众人的心思全都活络起来。

按照中进士的操作,不少人都会返回家乡,搞成一副“衣锦还乡”的模样,然后大肆庆祝一番,再去上任。

无论如何,大宋从上到下都是对文人极为优待的,特别是中了进士的人。

那更是麻雀飞上枝头变成了凤凰。

许多无法走科举之路的人,自是十分迫切的希望与这类人建立关系,从而今后也能得到一些照拂。

而宋煊的出现,不仅让他们走上了正途,更是有了一个新的期望。

“哈哈哈。”

宋煊闻言倒是没有谦虚,在这些人面前谦虚,就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故而宋煊哼笑一声:

“胡二,那你可抓点紧了,到时候我衣锦还乡之后,请我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早定下早排队啊。”

“嘿嘿嘿,有十二哥儿这句话那便行了。”

“十二哥儿,我听说有的兄弟想要把儿子送到宋家私塾那里去。”

听着镇关南的话,宋煊连忙摆手:

“我宋氏私塾的夫子教的挺一般的,若不是我宋十二天生聪慧,怕是科举无望,你们都不要把自家子嗣送过去。”

“离家又远还不方便,待到我去东京考完试回来,便着手请个较好的夫子来教授兄弟们子嗣的学问,连女娃也一块教。”

不赖镇关南给宋煊汇报这件事。

因为宋煊出去游学“名动三京”后,许多人都想要把子嗣送到宋氏私塾去读书。

而且还是主动给钱,求着他们收下。

毕竟以前的宋氏私塾只教导自家族人,连带着乡邻的好苗子。

这种狂热的追求,也是一种“家学渊源”的体现。

克绍箕裘,受到文人重视,其中为保证家门不坠,兰蕙齐芳的功利目的是最为直接的。

汉人有“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的说法。

唐朝杜甫训子: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唐朝动乱后,虽然家学渊源在大宋也受到追捧,但是大多数家族都没有这个痕迹了。

若是出现像宋煊这样年纪轻轻便是“名望”响于乡野的实在是少见。

眉山苏式以及洛阳程氏皆是如此。

越是没有,越要追求。

宋煊听了镇关南的话,本来打算回家乡一趟壮一下门面,但是没想到会有这种事发生,他就更不回去给他们站台了。

“宋氏私塾与我没有太大的关系,都是人与人之间乱传的。”

宋煊放下手中的粗瓷碗:“不必去管他们,咱们的根基就在宋城,倒时候也好去应天书院学习,如何能舍近求远?”

“我等都听十二哥儿的!”

对于这种私塾的事,他们大多数都不着急。

因为许多人都是打算成亲,以前踹寡妇门的事有,成亲这种事想都不要想了,更不用说有子嗣了。

那也是三四个有这种需求的人家。

“嗯,今天不醉不归。”

宋煊一开口,便让众人嘿嘿大笑起来。

平日里可不能痛快饮酒。

因为十二郎说过,醉醺醺的掉进粪坑里淹死,别怪兄弟们不给你收尸。

待到此间事了。

宋煊在家与钱诗诗温存,练武以及复习功课。

自从钱诗诗带着孩子住过来后,张方平就不在这里住了。

反正就这几天就该前往东京城参加考试。

过年这一个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十二郎,该起来了。”

钱诗诗拍了拍宋煊的脑袋。

宋煊这才去洗了个澡,然后带着人走陆路前往东京。

他的人还没有出宋城城门,便遇到了灵台寺的僧人。

得益于宋煊带着人去那里蹭蜡烛苦读诗书的事情,倒是有不少人贫寒学子,当真是通过了发解试。

如此一来,灵台寺的香火更盛了。

毕竟这种事,与大宋的科举挂上钩,如何能不受人追捧?

宋煊接过护身符,倒不是保佑什么高中之类的,只是希望宋十二能够一路平安。

灵台寺能有今日的香火,宋煊觉得主要是住持当真是拎得清。

知道什么功该揽,什么功劳不该揽。

“多谢。”

宋煊直接钻进驴车。

几个僧人念着佛号,给宋煊让开道路,目送他离开宋城。

这个时节,黄河早就冻上了。

唐朝的时候,长安那地方还能种柑橘呢。

可是随着气候越来越冷,中原也越来越冷了。

更不用说遥远的北方。

人是喜欢在温暖的地方生活的。

这就促成了北方的少数民族南迁。

金从辽国的尸体上长出来了,可是金也没撑多久,随着南宋一同腐化,比他更难搞的蒙古人又从他的身体里长出来了。

直到刘必烈带人反向去打游牧民族,才让他们又消停了近百年。

待到明,依旧是如此轮回。

宋煊身上穿着棉衣制成的衣服,外面还罩着皮毛大衣,头戴狐狸帽子,手里揣着小暖炉子,坐在驴车里赶路。

就这还觉得冷呢。

最新小说: 恶役少爷怎么可能会是圣女? 斗罗:雨浩重生,这个唐三不一样 夹心饼干3pH 大宋悍臣 向着未来女魔头挥剑 绝世:我成了霍雨浩的黑化人格 我的美女老板 诸天从炼化技能开始 混在1980 工业克苏鲁,从海岛领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