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轻抚手背,目光远眺天际的云朵。
张三丰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深厚内力,仿佛一片无尽的海洋,站在那里,仿佛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中心。
“前辈过谦了。听闻您早已超脱尘世,不问江湖纷争,今日能得见前辈真容,实乃晚辈之幸。”
张三丰的神情,满是敬意。
这位传说中的武林神话,曾以一己之力,稳定了武林的半壁江山,使纷争平息。
天剑无名,即使身受重伤,也未损其威名。
无名是众多武林正道人士共同尊崇的精神指引。
“无需过于拘礼。你年纪轻轻,却已有如此修为,实在令人惊叹,甚至已与我比肩。”
“若你未来再有突破,必将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武林巨擘。”
“到那时,即便是达摩祖师再现,恐怕也难以与你相提并论。”张三丰保持沉默。
达摩是佛教界的灵魂人物。
人们常说“少林武功冠天下,其源皆自达摩祖”,这是对他极高的评价。
达摩不仅佛法造诣深厚,更是开创了诸多武学秘籍。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无疑是《易筋经》和《洗髓经》。
《洗髓经》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难觅其踪。
而《易筋经》则成为少林七十二绝技中的翘楚,更是少林的镇山之宝。
达摩,更像是一个崇高的标志,一个深远的象征。
几千年的武术传承中,任何涉足武学之人,只要提及达摩的名字,都会流露出深深的敬意和钦佩。
然而,张三丰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理解。
他矢志不渝,追求成为道家至高无上的宗师。
佛与道,本是同源。
但张三丰坚信,道更胜一筹。
历史上的张三丰,虽没有现代科技的辅助,却依然凭借自己的毅力和智慧,赢得了“少林达摩老祖,武当张三丰”的崇高赞誉。
从张三丰的时代开始,天下的武者都将他与达摩相提并论。
一个是佛教武学的开创者,一个是道教武学的领军人。
如今,有了系统的辅助,张三丰超越达摩,对他来说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然而,这些想法,他深知只要藏于心中即可,无需过多言表。
“前辈过誉了,张三丰实在不敢当。”
无名的眼神锐利如鹰,紧紧地锁定在张三丰的身上。
“妙哉!妙哉!妙哉!“
“我得知战神殿之事,猜测其中定有蹊跷,故此特地前来一探究竟。“
“如今既已尘埃落定,我便应返回原处。“
“今日你我相逢,实乃缘分,我便赠你一份机缘,能否把握,便看你个人的领悟了。“
言罢,无名再次操起了二胡。
琴声悠扬,如泉水潺潺。
和风轻拂,白云舒展。
山谷间,众多鸟儿闻曲而舞,环绕半空。
百鸟共鸣,宛如朝拜。
张三丰只觉自己如临仙境之巅,饱览人间绝景。
日暮西山,晚霞似火。
天地辽阔,风云翻涌,岁月匆匆。
转瞬之间,落日沉海,明月自东方缓缓升起。
月光皎洁,如细流倾泻而下。
江面上白露凝聚,水天一色,无边无际。
他,此刻站在天地之间,心中却充满了迷茫。他仿佛驾风而行,飘飘然如脱离尘世。仿佛已然成为超脱世俗的仙人。
张三丰心中涌现出一股明悟,似乎有所领悟,又似乎仍旧困惑。
胡音仍旧在空气中回荡。
一片浮云缓缓飘过月亮,遮蔽了月色。大地瞬间被黑暗笼罩。
恰在此时,细雨绵绵,轻轻洒落。
张三丰紧闭双眼,只觉自己也如同这雨滴一般。
诞生于天空,终结于大地。
他如同蜉蝣般存在于天地间,渺小如沧海中的一粒粟。
只有融入天地,与天地合而为一,才能永恒不灭。
张三丰的气息逐渐发生了转变。
太极武道的韵律自然流动,与胡音的旋律和谐共鸣,又与天地的气息融为一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气息不断升华,超越了凡尘俗物。
无名将二胡声收起,此刻的张三丰仍然沉浸在深深的领悟之中。
“此子的天赋,实为我生平罕见。”
“他日定能如龙游于大海,凤舞于九天,成就之高,不可估量。”
无名深深地注视了张三丰一眼,然后转过身去,悠然离去。
对于这一切,张三丰自然是毫无察觉。
他的眼前,是流转的日月星辰,是变化的山川大地,是无尽的岁月沧桑。
时间飞快地流逝,不知不觉间,数日数夜已悄然过去。
这几日里,张三丰就像一尊石雕,矗立在那里,纹丝不动。
“他究竟何时能够从这种领悟中醒来呢?”
有明教弟子远远凝视着,困惑地出声询问。
张三丰的身旁,郭襄、王语嫣、黛绮丝这三位佳人始终在旁默默守候,期待着他的苏醒。杨逍长叹一声。
“张真人的武学修为深不可测,已非我等所能想象,以我现有的武功造诣,确实难以理解他的境界。”
他同样身为一名武者,自认为天赋异禀,不逊于世间任何人。
然而,在张三丰的面前,杨逍真心地服气了。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不服也得服,实力上的碾压让他无话可说。
他的话音刚落,张三丰身上的气息突然再次发生了剧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