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真人,老衲有一事不解,玄澄师兄既已尝试用佛法消弭心中的暴戾之气,又怎会突然失控呢?”
张三丰目光深邃地看了扫地僧一眼,见他询问得颇为诚恳。
“消弭?”张三丰微微摇头,“从他试图借助佛法来压制而非真正面对并化解内心的魔障之时起,便已经走入了歧途。”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皆在一心之间。”“修佛之道,讲究四大皆空,无执无滞,又何须刻意化解,何处不是化解之处?”“他欲修佛,却误将佛视为工具,为己所用。”“此非真佛,实为心魔所化。”
扫地僧闻言,身形微震,愣在原地,片刻后眼中闪过一抹明悟。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他喃喃自语,“老衲自四旬之前,遁入少林空门,自以为超脱尘俗,心无挂碍。”
“故而甘愿屈身藏经阁,为一介扫地僧,默默侍奉佛祖。”
“数十载春秋,埋首经卷,自以为佛法已有所成,佛心已得。”
“今日方知,佛法之深邃,与心魔之沉重,实乃相生相伴。”
“一心向佛,亦是有所求,有所求,便生魔障。”
“佛心愈坚摩令俞炽佛心思坚,魔芯思炽,若不能离开此执芯,若不能舍弃此执念
又何谈真正修行?”
张三丰闻言,微笑颔首,以示赞许。
扫地僧双手合十,躬身向张三丰行礼,言辞中满是敬意。
“张真人虽为道家高人,但对佛理之领悟,实乃深不可测,老衲佩服之至。”
张三丰背手而立,仰望苍穹,悠悠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物归宗,皆循此理。”“儒生道徒释门子,衣冠各异心相连,红藕绿叶白莲花,三教殊途而同归。”
“佛教禅宗,讲求一心不二,慈悲广布,以三皈五戒为修行基石,心即是灵山塔,明心见性,终至万法归一。”
“道教玄门,深邃幽远,以玄牝为妙门,感应天地,循三清五行之道,心为灵关窍,修身养性,抱元守一为其核心。”
“实则,佛由道生,两者同源而异流。”张三丰话锋一转,“贫道顺应天时,心怀万物,自能悟得大道真谛。大师若执迷于佛而忽视大道,犹如寻鱼于树木,缘木求鱼,难得真谛。”
扫地僧闻言,恭敬地拜倒在地,感叹道:“张真人果真是当世无双,见识非凡。老僧曾以为张真人年岁尚轻,能有此等惊世修为,或许是借用了某种邪术,心中难免有所猜疑。”
“今日始悟,实乃老僧自缚于偏见之中,未能洞见张真人之高妙境界。”他诚恳地说,“一味固守少林荣誉,反而偏离了修道的本心,实为肤浅之举。”
扫地僧这番自省之语,坦率而深刻,却在少林寺内引起了一阵骚动。众僧面有愠色,对这突然冒出的扫地僧颇感不满,认为他过于抬高张三丰,似有贬损少林之嫌。不少人心生念头,欲待此事平息后,对其有所处置,以维护少林千年的荣光与尊严。
张三丰闻言,笑声爽朗:“大师能从细微处见大义,由一而推万,实乃难得的大智慧。若能继续深研道法,未来成就不可限量,菩萨果位亦非遥不可及。”
扫地僧轻轻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老僧心中,执念如影随形,修佛之路反成魔障。若不能彻底放下,恐怕修行之路将止步不
前。”他目光转向张三丰,带着一丝诚恳与期盼,“张真人的武当派,倡导自然与天道,不知老僧是否有幸,能入武当门下,重新寻道?”
张三丰闻言,眼神微动,随即释然。他深知,“放下”二字,虽仅有二字,实则重如泰山,非大智慧、大勇气者不能为之。扫地僧一心向佛,而今欲转投道门,实则是要斩断与佛法的深厚渊源,这份决心与勇气,已非寻常。
“大师若能舍弃多年修为与信仰,转而向道,这份决断,实乃大智慧之体现。”张三丰赞许道,“万般皆空,唯有心之选择最为真实。你若真能斩断前尘,弃佛修道,武当自然欢迎。”
张三丰深知,扫地僧此举,无异于凤凰涅槃,其背后的艰辛与挣扎,非亲身经历难以体会。但他也相信,唯有如此,扫地僧方能真正突破自我,达到新的修行境界。
然而,他言出必行,求佛之心转瞬即化为向道之志,这份决绝与果断,预示着他未来在修道之路上的非凡成就。“善哉,既有此等决心,贫道自当引你入门。”张三丰点头应允,言语间透露出对扫地僧的肯定与期待。
扫地僧闻言,面露喜色,再次向张三丰深施一礼,表达感激之情。然而,这一幕在少林寺众僧眼中,却成了难以接受的背叛。
无色禅师目睹此景,怒不可遏,身躯因愤怒而颤抖不已。“师兄,此事关乎少林颜面,岂能坐视不理?”他急声向玄慈方丈请命,声音中充满了对张三丰及扫地僧的强烈不满。
玄慈方丈面色凝重,双手合十,低声诵念佛号,似在平复内心的波澜。“众弟子听令,结阵以待!”他终于下达了命令,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决。少林僧众闻言,迅速行动起来,准备迎战,誓要捍卫少林的尊严与荣耀。
随着玄慈方丈的一声令下,少林寺的僧侣们如同被激起的潮水,迅猛地向张三丰逼近,将他紧紧包围在中心。“张三丰,你以邪术吸取玄澄师兄毕生功力,致他坠入魔道,今日,你必须向少林给出一个满意的交代!”玄慈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回荡在四周。
面对这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少林僧众,小虞忍不住撇了撇嘴,轻声嘀咕:“少林自诩为武林泰斗,数千载的声望,竟只知以多欺少,这哪里还有半点大宗门的风范?”
郭襄闻言,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嘴角挂着一抹温柔的微笑,给予她安慰:“别担心,你师父武艺超群,对付这些‘秃驴’自然不在话
下。”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张三丰的信任与自豪。
小虞闻言,心中的忐忑稍减,用力点了点头。尽管眼前局势紧张,但她对师父的能力有着无条件的信赖。然而,望着那越来越密集、几乎要将人视线遮蔽的少林僧众,她仍不禁为师父捏了一把汗,心中默默祈祷他能化险为夷。
确实,张三丰在踏入少林之前,就已明确指示众人,只需静观其变,不得轻易介入。郭襄等人深知,尽管他们在武林中已是一流高手,但与张三丰的修为相比,仍显得微不足道。因此,他们明白,在张三丰未曾示意之前,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可能扰乱他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