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连此理都无法领悟,又何谈出家修行,更枉称和尚之名?”
玄慈大师闻言,心中五味杂陈,沉默不语。他本是拥有非凡智慧之人,只因担忧少林千年的荣光因自己而蒙尘,方有诸多筹划。未曾想,这些筹划最终却成了自我束缚的枷锁。
正当此时,少林寺内,众弟子纷纷闻讯疾奔而来,口中高呼:“师父!”“师父!“
呼喊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那些被张三丰无意间散去内力的少林僧人,皆是寺中中流砥柱,各院首座及长老,他们门下的弟子更是众多。眼见师长们一夜之间功力尽失,成为普通人,弟子们无不义愤填膺,心中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与对师长的担忧。
“张三丰,我们与你拼了!”
有人叫嚣着。红了眼睛。
玄慈轻轻摇头。
“都回来!”他的声音不大,但还是让这些弟子,很快安静了下来。
玄慈的目光,望向张三丰。
“少林称尊武林数千年,如今少林高僧,尽数失去内力,成为废人。”
“即令你不杀我们,那些江湖魔道,也不会放过少林。”
“如今的少林,虽有十万弟子,却没有一名顶尖高手,终究难以与他们相对抗。”
张三丰目光如电,盯向玄慈。
“贫道说少林不会就此灭去,那就是不会。”
“我不灭少林,谁敢灭少林?”此言一出,他的身上,一股王霸之气,油然而生。
玄慈大师轻轻颔首,嘴角竟缓缓勾起一抹笑意。在这一刻,他仿佛顿悟,只要少林的精髓与传承得以延续,其余种种,皆是过眼云烟,不足为道。原来,那些所谓的少林颜面、江湖声望,终究不过是浮云,总有释怀放下之时。过往的执拗与抗拒,不过是内心执念过深的映射罢了。
“往事如烟,少林确有错失之处。”他声音沉稳而坚定,“老衲在此承诺,将为觉远大师昭
雪,并恭请其灵位入驻少林寺塔林,以慰其在天之灵。”
少林寺塔林,乃是历代高僧安息之所,每一座塔都承载着一位高僧的修行历程与功德圆满。在这里,根据高僧生前的佛学修为、声望及所积功德,塔之形制、高度与层数皆有所不同,既是对高僧们的致敬,也是激励后人的象征。玄慈大师的承诺,无疑是对觉远大师一生贡献的最高肯定与缅怀。
能安息于少林寺塔林,是无数少林弟子梦寐以求的归宿。张三丰闻言,轻轻点头,心中为觉远大师感到欣慰,他一生虔诚修佛,终得此殊荣,实乃理所应当。
然而,就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无色禅师的声音却如同惊雷般响起,带着无尽的悔恨与自责。“昔日一念之差,我亲手断送了觉远的性命,更让少林陷入今日之困境,我何颜面对世人,何颜苟活?”言罢,他竟毅然决然地自断经脉,以死谢罪。
“阿弥陀佛!”玄慈大师低诵佛号,声音中既有慈悲也有无奈。张三丰则沉默不语,心中五味杂陈。无色禅师虽为觉远之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的死,却也为这段恩怨画上了一个沉重的句号。或许,在觉远大师的灵魂得以安息之处,也能宽恕无色的过错。
今日之事,对玄慈而言,无疑是心灵上的一次巨大冲击。他经历了太多的变故与抉择,对于无色的离世,虽感惋惜,却也并未表现出过多的情绪波动。或许,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他已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无常与佛法的真谛。
“张真人方才施展的太极奥义,真乃超凡脱俗,老衲由衷钦佩。”玄慈大师语带敬意,“至于张真人所倡导的三教合一,同源共流之论,老衲亦深感赞同,此乃大道至简,殊途同归之理。”
“张真人修行有成,境界高远,不知可否屈尊于少室之巅,开设讲坛,传经布道?”玄慈大师话锋一转,诚恳地邀请道,“我少林上下十万弟子,皆愿诚心向学,聆听真人教诲。”
此言一出,四周少林弟子面面相觑,难以置信之色溢于言表。他们心中暗自嘀咕:张三丰前辈虽修为高深,但此前与少林之间确存恩怨纠葛,方丈此举,岂非太过大胆?莫非是失心疯了?
然而,张三丰却以深邃的目光回视玄慈,心中了然。他明白,玄慈此举,一方面固然是对自己修为境界的认可与钦佩,另一方面,也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希望借助自己的讲道,为少林弟子带来新的启迪与感悟,促进武学与佛法的交融互鉴。这份胸襟与气度,实属难得。
融合并蓄,方能持续卓越。
此外,此举亦是对世间展现的一种胸襟与气度。
少林与张三丰化干戈为玉帛,甘愿以武当为尊,此举实属高风亮节。
诚然,三教虽言同源,但让一位道教宗师踏入少林圣地传道,对少林而言,确是一番心理考验。
更何况,张三丰此前之来势汹汹,已传遍四海。玄慈大师能毅然作出此等决定,足见其心胸之宽广,真正做到了释怀过往。
彻底舍弃了少林长久以来的“荣耀”,唯愿少林寺能得以延续,不因己而陨落。玄慈大师的这份决绝,实属难能可贵,展现了非凡的智慧与勇气。
“放下”,这两个字虽轻,践行之路却异常艰辛。
张三丰的目光温柔而深邃,逐一掠过少林僧侣的脸庞。
“也罢,今日贫道便在此与诸位共参大道。”
过往与少林之间的种种纠葛,他选择以一颗平和之心面对,有恩报恩,有怨解怨,力求恩怨两消,而后洒脱离去。至于传道授业,对他而言,亦是修行的一部分,是心灵的又一次升华。
只要听众有心,他便乐于分享。更重要的是,少林接纳他的讲道,这一行为本身便是一种宣言,象征着少林从此与武当并肩,置于武当的庇护之下,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举无疑会将武当的威望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
张三丰从容不迫地盘膝而坐,缓缓开启了他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