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契约,天地为证,早已深入灵魂,纵使大罗金仙也再难反悔。
一人一鼠命运就此相连,书生身负的血海深仇也将由老鼠来报。
那书生家乡的富商,本是官营盐矿的一名盐商,这个位置可不是仅仅有钱而已,这可是朝廷最重要的经济专营之一。
盐、铁、茶、马等这些东西,不仅是稀缺物资,更是重要的战略物资。
因此各代朝廷都会成立专营机构,毕竟控制盐、铁不仅可以获得巨额垄断销售利润,从而获取很高的国家财政税收,也能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
虽然盐铁专营属于国家产业,获利颇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某些商人囤积居奇,谋取暴利,让普通百姓也能使用。
而那书生同乡的富商,隶属官营机构,是特许经营的商人,本身的财富不低,光是结交的官员就数之不尽。
加上多年的冰敬炭敬等,与官的交情可是何等深厚。
商人想要巴结官员,除了年前和节前送礼,还可以增加孝敬,何为孝敬呢?
夏天炎热,以买冰降暑的名义送给那些高官银钱,这就叫冰敬。
冬季寒冷,以买炭取暖的名义送钱,这叫炭敬。
然而这也只是一种行贿的手段,并非是真的用于买冰买炭。
除了两种名目,还有油敬、瓜敬、文敬、妆敬……数之不尽,更是想不到,往往别出心裁的让人提不起拒绝之意,冰敬炭敬也渐渐成了行贿代名词。
那富商想要冒名顶替,可以说是易如反掌,多亏那杀手心软没有杀了书生,不然这桩冤案也会不了了之。
那大老鼠精通卜算之术,测定自己的机缘便在这书生的身上,于是趁着雨夜和那书生赴死之时,与书生达成了交易。
那富商家大业大可不是轻易就能搬空,哪怕老鼠懂得搬运术,何况天道昭昭,不能直接屠戮。
只能假借他人之手来帮助书生复仇,于是老鼠便开始了“他”的计划。
自富商儿子冒名顶替了书生,宴席大摆三天三夜,招摇过市,正所谓民不举官不究,更何况官商一家呢?
在本地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甚至还有传闻,夜间自富商家中金银财宝成车成队往外送,送给了那些官员。
而且还讨来了异地工部肥缺的职位,爹是富商,儿子是官,当真光耀门楣。
虽然是家大业大的富商,但却自骨子里卑微,商人自古便被人瞧不起,特别是当官的和读书人,打心里看不上商人。
因此很多商人自发达后,往往豪掷千金舞文弄墨,收购古籍字画,举办诗会酒会,以此来附庸风雅,想被人家称为一代儒商。
可这种做法也只能唬一唬普通百姓,对于当官的和读书人,更是看不起他以财谋私,哪怕这群读书人承受富商的恩德,也丝毫没有受之有愧的想法。
而这些富商仍旧不遗余力地办这些事,无非想要巴结高官,可能京中位高权重的大官没办法轻易结交。
就转而从小培养,出资赞助那些颇有才学的举子上京赶考,待他日高中,自然会念其恩德,给予帮助,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或许也会荫其子孙,保证家族传承。
但那始终也是外人,远不如自己的子孙出一个官员,家中有钱,钱财铺路,何愁不能有大权在手。
而那个富商正是念此,才有了冒名顶替的想法,又与那书生同乡,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
如今家里出了官身的子孙,定可以光耀门楣,再也没人说他是个低贱的商人。
正当这事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不想一个老鼠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场美梦。
原本冒名顶替的的富商儿子,已经异地为官了,当真风光无限,前呼后拥,多少人巴结他,就连出门都是名贵马车。
工部不少珍稀奇珍都尽收囊中,特别还负责主建皇帝的行宫,更是泼天的富贵。
而他又联合自己的父亲,低价收购建筑材料,高价用于建皇帝的行宫,从中间赚取差价。
可出乎意料的是,原本修建的行宫竟然突失大火,原本就快建成的行宫大半付之一炬。
皇帝严令彻查行宫走水之事,发现用工材料都是下等东西,都是经年以来堆积的陈年旧料,松散开裂,极易失火。
屋漏偏逢连夜雨,一份多年行贿的名单账册又一声不响出现在皇帝御书房的桌案之上。
上面记载着富商多年来,向官员行贿的种种金额,甚至还有记载一些原因,就包括冒名顶替和谋取差价的事。
这下再难脱身,即便家财万贯,富可敌国,也抵不上欺君罔上的罪责。
立时就被判了一个斩立决,祸及全家,充公发配。
皇上还特发皇榜,重新任命书生为官,赐牌坊告慰书生死去的母亲和妻子,由朝廷出资建庙供奉,帮他沉冤昭雪。
这件事还牵连不少贪官污吏,不少人因此丢官罢职充军发配,赢得百姓一片称道。
老鼠也完成了第一步帮书生报仇的事,还差那三年的富贵。
说来也是,不知道是不是皇帝内心有愧,或者真的是有老鼠在暗中帮助,竟然直接被任命盐道使之职。
苍天好轮回,那书生被盐商迫害流落荒庙,现在书生又做了盐道使。
自此开启了他的富贵之路,财富迷人眼,金银乱人心,那书生自知时日无多,便开始穷奢极欲,基本不闻不问正事,每日骄奢淫逸。
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与初心,不再为民请命,转而与贪官污吏沆瀣一气,纠结一群狐朋狗友胡作非为。
甚至还强抢民女,累及数十条人命,贻害一方,三年来,可谓享尽人间富贵,做过无尽恶事。
甚至还娶了十几房夫人,想要留下一儿半女,可不知道是不是坏事做尽,就是没有一条血脉能传承下去。
眼见三年之期将近,曾经的书生,现在的盐道使,再也无心享受。
拜过无数名山,到数十大庙内进香,也丝毫没用,就算有名医悬壶济世,更是束手无策。
于是偏听偏信了邪教,向邪道请求,请求赐予一儿半女,延续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