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七三年,江南有名的大盐商容氏家族,第七代传人中的最小容自来,乘乌篷船离开铜镇去西洋拜师求学,到了西洋后,改名叫约翰·黎黎......。”
晚间自习室内,张旭在稿子上写下小说的第一段。
他将《解密》电视剧与原著重新结合改编成长篇小说。
计划二十万字,写起来负担不大,快的话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完稿。
要是写一部上百万字的小说,那就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
《解密》主要背景放在建国初期。
讲述外国特务组潜入,对国防建设起造成很大破坏。
主角是一名数学天才,他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一秘密团队,抵抗外国特务组。
在这里主角认识了几名身怀技能的少年们。
他们接受一系列的训练。
而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他们的身世之谜和情感的交错,都成为了影响对方的关键因素,但是又因为有同一个目标,在相互扶持中努力的拼搏着。
张旭把电视剧里主角傻白甜的懵懂可爱人设,全部进行调整。
改写成一个类似数学家约翰纳什般的天才人物,在巨大的期待和精神危机之下,总是醉心于同影子下棋。
张旭相信,通过这样的修改,可以更加贴合当前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认知。
快半步是英雄。
快一步是烈士。
还是做英雄靠谱些。
......
这段时间,张旭待在学校里,每天醉心写作。
而学校外,源自山城的《牧马人》风暴终于席卷过来。
《文艺报》编辑部主任谢永旺用笔名“沐阳”撰写评论文章《在严峻的生活面前-读张旭的小说之后》。
文章中,他把《牧马人》视为“一九七九年优秀小说”。
紧接着,《洪岩》刊登了文艺报编辑闫刚的评论,对张旭和《牧马人》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时,《人民报》下场了,发表评论文章《劳动者的爱国深情》。
连续的评论,报道的刊物级别越来越高,终于把《牧马人》推向了高潮。
更是让广大读者和文学人士知晓了一个事实,文坛出了个张旭。
“张旭,学校你的普通话说的很标准,想不想和外国留学生一起住?”
这天下课,班长郭晓聪拦住张旭,问道。
“陪住?”
张旭愣了一下,反问道。
在他记忆中,后世鲁大陪住闹得全国轰动,他是知道的。
所以郭晓聪一开口,他立刻联想到陪住。
不过,这事确实是张旭的知识空白点。
陪住这个事不只后世鲁大有,很多学校都有。
燕京大学甚至可以追溯到是五十年代。
主要是陪住这个词不知道是哪个憨货想出来的,虽然学生们都不喜欢,但又想不出更好的替代词。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快留学生了解华国。
“是的,为了帮助外国留学生学习中文,让我们华国学生增加学习外语的机会,学校需要找一些普通话说的好的同学跟留学生同住。”
郭晓聪正色说道:“张旭同学,你要认真对待这个事,这是传播华国文学的好机会。”
“我同意!”
张旭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
陪住的待遇简直不要太好。
不但住的地方是留学生楼,有专门的宿管。
房间更是只有两个人,时间空间都会灵活很多,最关键的每层都有卫生间和洗澡间,每天都能洗淋雨。
这可比睡七八人一间的大寝室舒服多了。
要知道这时燕京大学的学生,洗澡是去澡堂子的。
大通间、没隔断。
一大帮同性赤身裸/体,池子里下饺子一样,场面不要太好看。
最不能忍的池子上还漂着汗泥。
所以,见识过燕京大学的澡堂子后,张旭被征服了。
现在有机会洗淋雨,还有什么好考虑的。
肯定答应。
晚一秒都是对学校不尊重。
第二天,张旭就接到通知,让他搬到26号楼302寝室。
同样是302寝室,这次只有一个室友,来自脚盆鸡。
叫原野熊二,来自松下电器华国办事处的课长。
“张桑,你好!”
第一次见面,原野熊二主动用日语和张旭打招呼。
“扣你鸡娃!”
张旭后世做外贸的时候,经常与脚盆鸡客商打交道,日常日语对话,基本没问题。
“没想到你竟然会日语!”
这年代华国会外语的人员奇缺,尤其是英语、日语、德语。
而老大哥的俄语反而很多人都能来两句。
原野熊二一脸惊喜,简单的中文交流他能做到,但是稍微复杂一点的就不行了。
有些多音字和多义词对外国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一般。
有个能用日语交流的室友,要方便太多。
和原野熊二交流了一会,张旭发现原野熊二和自己正好相反,他是日语只能保证基本对话。
原野是中文只能基本对话。
两人正好互补。
留学生的寝室条件好像太多。
同样是架子床,不过下面放在的是布沙发。
床旁边每人一个书桌。
要知道七八人的寝室,一般只有一张桌子。
对比之下,张旭更加喜欢这边的环境。
不过,在原野这货的床头,张旭居然发现了79年的playboy杂志。
就这么光明正大的摆在床头。
看来作为一个有家室的成年人,离家万里到他国求学,大概是个苦差事。
熟悉了室友,张旭拿出稿子继续开始《解密》的创作。
原野熊二见状也拿出书籍,在自己的书桌上学习。
十月二十日,在外界因为《牧马人》热销四处寻找作者的时候,张旭在燕京大学的勺园,完成了《解密》的创作。
张旭长长伸了个懒腰,盖上钢笔,看着桌上厚厚的一沓小说手稿,心里充斥着满足感。
“张桑,你是作家吗?”
这段时间张旭的举动,原野熊二一直看在眼里,只是张旭每天笔耕不辍,他一直没开口询问。
现在看到张旭把厚厚的一沓稿子整理成册,终于问出心中存了快一个月的疑问。
“可以这么说。”
想到自己已经出版三篇短篇小说,和即将出版一篇长篇小说,张旭觉得称呼自己为作家,应该没什么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