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高加林,上来把你的文章给大家读一遍!”刘渝佳招招手道。
“额,好!”高加林走上讲台,接过报纸朗读起来。
同学们认真地听着,刘渝佳也走下讲台,走到后排坐下,和同学们一起聆听,同时微微点头,这高加林的普通话很标准么,一点儿口音都没有。
这年头想学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可不太容易,各地的老师大多都带有口音,收听广播的录音机尚未普及,就更不用说电视机了。
很多小地方来的学生,从小学入学到考上大学,都不一定能遇到一位掌握标准普通话的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么能奢求他们说话能不带口音呢?
高加林却不存在这个问题,他的普通话不光妹有口音,还吐字清晰、抑扬顿挫,就凭这些,去学校的广播站当播音员都够了。
人的正常语速在每分钟100到200字之间,高加林读的不快不慢,花了二十分钟时间,把这篇三千多字的文章给读完了。
这时候刚好到下课时间,刘渝佳重新走上讲台,“好,大家先休息下,认真想想这篇文章有什么优点,下节课我们再讨论。”
他前脚刚离开教室,后脚高加林身边就挤满了人,就连女生都围过来了,他们七嘴八舌地问着,“加林,你这篇文章是怎么发的啊?”
“加林,能给我们讲讲你是如何构思这篇文章的么?”